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怎么在落实中“落空”的?

2016-03-01 16:52来源:节能有道作者:王会中关键词:节能低碳节能工作能源管理体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二五”期间,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各地陆续响应,相继组织开展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笔者在实践和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的管理体系在落实中落空,实际处于“空心”运行状态中,没有取得节能效果。

一、体系“空心化”的表现

1.体系处于空运行状态

号称建立了体系,发布了体系文件,但是没有人能够感受到体系的存在,体系已处于“运行阶段”,但没有人知道有什么在运行、在以怎样的方式运行,体系看不见、摸不着。

2. 虽有体系但重要用能处于不受控状态

笔者在某单位做体系监督审核时遇到一个案例:一台2500吨压力机配备中频加热炉用于加热柱形铁料,加热温度需要人工控制。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是870-920℃,加热到温度范围,按下停止加热按钮,等待吊装。现场观察发现,工人执行的加热温度是920℃,询问得知是担心质量问题,以前曾经有过870℃出现废品的现象。该企业的体系已经运行了两年多,没有对这一重要用能进行有效评审,也没有设定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关变量,更没有开展有效测量,该重要用能始终没有处于受控状态。

3. 监视与测量流于形式

审核员到某企业进行监督审核,该企业有一重要用能工序需要控制一个相关变量,作业指导书标明这个变量应控制在10-13之间,上一年审核时曾发现现场记录中出现过16,超出了控制范围且未做出纠正,开具了“不符合”。今年审核,发现该单位对作业指导书作出了修改,标明这个变量应控制在10-16之间,查阅提供的记录,都在范围之内;但扩大抽查,又发现了新情况,记录中居然出现过19、20。体系虽然对于主要用能提出了管控要求,但从测量到管控,并不是有效的。

二、“空心化”原因分析

1.企业对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本轮体系建设工作基本是依靠政府推动,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体系建设对自身降本增效、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了应付了事、走走过场的态度。有的企业请来咨询公司代为建立“体系”,企业自身并无人员参与,“体系”是花钱买来的,体系文件中甚至连单位的名称都没有换过来,体系的有效性不难想象。

2.能源评审缺乏思路,体系缺乏实际性内容

能源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节能机会,这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但能源评审也是体系建设的一大难点。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开展节能工作的思路不宽,一般局限于节能技术改造、抓“跑冒滴漏”、讲“人走灯灭”。经过多年的技改节能工作,这些方面存在的节能潜力较小、机会不多,节能工作找不到新的突破点。由于找不到实质性的节能机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缺乏实际性内容,造成体系空运行。

3.对策划缺乏理解

有的单位虽然能够找到节能机会,但对于体系的策划缺乏认识,没有为体系的运行做出策划。多数单位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理解为编制技改节能实施计划,不注重寻找实质性的管理节能机会,或是没有针对找到的管理节能机会做出策划,以制定相关的管理或作业的规范要求(准则)。当体系进入运行状态后,没有相关人员的参与,也没有实际的运行内容。

4.对测量缺乏理解,不能执行,管控缺失

标准要求制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基于测量需求做出测量策划。但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能源绩效参数缺乏正确理解,不理解测量需求的含义,还有的单位一直把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关变量混为一谈,没有为测量做出全面策划。体系不具备管控的职能,导致了管控的缺失。

5.企业在体系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

虽然大多数用能企业聘请了咨询公司为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业务指导,但由于能源管理体系是一项新事物,相当一部分咨询机构、认证机构没有真正深刻领会标准的核心要求,不能把相关要求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上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在提供咨询辅导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文件轻运行的现象。咨询专家对照着体系标准逐条进行讲解,但这种讲解大多局限于字面意思,结合实际较少,学员参加培训后看似大致明白了意思,但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于是请求咨询专家提供各种模板,能源评审有模板,管理手册有模板,程序文件也有模板,按照模板的样式进行一番堆砌,这样的“体系”缺了“心”。

6.审核的质量堪忧

本轮体系建设,在审核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政府部门组织的评价,一些地方的评价标准不高,企业轻松过关,降低了体系建设的质量。另外,由于目前的评价大都是一次性的,后续没有跟进,一部分企业本身就不重视这项工作,如果政府没有后续进一步的要求了,部分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也就会没有人管了。

即使选择了外部认证,一些审核方不仅不能坚守标准的要求,相反是紧密配合受审核方完成审核任务,体系的有效性堪忧。

原标题: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空心化"的分析与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低碳查看更多>节能工作查看更多>能源管理体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