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环保部近期连续出台的系列环评制度性文件之一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16年底,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方案指出,环保部政府网站设立环评资质信息专栏,将所有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信息和诚信记录全部公开。同时,方案提出,建设单位不公开环评信息,环保部门将对其环评报告书不予审批。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方案将促进环保部门规范、公正、透明审批,企业依法履行环保责任,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媒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建设单位环评报告书应在报批前公开
对于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公开,环保部此前已出台相关要求,但是,公开具体方式以及内容仍属粗线条。方案对此进行了完善和细化。
根据方案要求,建设单位既是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和履行环境责任的主体,也是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主体。建设单位有义务对环评信息全过程公开。其中,对于环评报告书的公开,方案明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完成后,向环保主管部门报批前,应当向社会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其中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还应一并公开公众参与情况说明。报批过程中,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一步修改,应及时公开最后版本。
同时,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还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的工程基本情况、拟定选址选线、周边主要保护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参与的途经方式等。
方案要求,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开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工程基本情况、实际选址选线、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等,并确保上述信息在整个施工期内均处于公开状态;施工过程中,还要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展情况、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施工期环境监理情况、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等;建设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执行情况,此外,还应当定期向社会特别是周边社区公开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环保部门应公开环评报告审查审批信息
对于全面推进环保主管部门环评信息全过程公开,方案提出,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本部门政府网站公开环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审批指南,公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环评资质的受理、审查和审批决定等政府信息。
同时,还要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受理信息,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受理日期等受理情况,并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等内容外)。
与以往要求不同的是,此次方案明确,环保部门要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查及审批信息。其中,审查信息除包括项目名称等基本情况外,还要公开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相关部门意见等,并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
对于审批信息,方案要求,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审批情况并公开审批决定全文,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
方案还要求,环保部门公开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信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主管部门发现建设项目存在‘未批先建’、擅自发生重大变动、不落实‘三同时’及违法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等违法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方案说,同时还要公开对违法建设单位下达的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法律责任追究以及建设单位限期整改落实情况相关信息;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后,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公开建设项目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
根据方案要求,环评资质管理信息、重要环评政策信息等也属于环保部门应公开的信息。
环保部门不审批未公开的环评报告书
对于建设单位不公开环评信息包括环评报告书等,方案也给出明确的处理要求,即不公开信息,环评报告书不予审批。
方案说,对未按环保法等相关规定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开展公众参与、未按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的建设单位,环保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和审批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对未按相关规定公开其他环评信息的建设单位,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于环保主管部门,方案表示,对未按相关规定公开环评政府信息的有关环保主管部门,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或其他法律责任。
就如何回应社会监督,方案说,环保主管部门可通过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发布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对于公众反映的建设项目重要环境问题或举报的环评违法问题,应当依法予以核实处理并反馈。
环保部表示,将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通过修改相条例,建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全过程信息公开机制。同时,还将修订《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范环评公众参与的范围、时段、内容、程序、方式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环评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环评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全文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为全面规范我省环评技术服务市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和环评文件质量提升,推进环评
2月15日,佛山市首批环评机构“白名单”公布。为进一步规范环评服务市场秩序,提高环评编制质量,增强环评服务市场优质供给,旗帜鲜明地树立诚信经营、优质规范的正向激励导向,服务高质量发展。现公布第一批环评服务机构“白名单”联合自律承诺书,具体名单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单位按照联合
日前,河南公布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从业机构名单。共331家。其中河南省环评机构256家,在河南开展业务的省外环评机构75家。详情如下:河南省环评机构名单1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3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4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5河
日前,江西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关于省政府公文处理单(关于推动江西省环评中介服务减时间、减费用、强监管的改革建议)的反馈意见。全文如下
日期,丹东生态环境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服务机构服务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全文如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推进“放管服”改革需要,环评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取消了环评机构资质管理,对监督管理、责任追究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提升环评审批效率、激发基层改革活力、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环评领域弄虚作假现象仍屡禁不止,给环评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安全、环境第三方服务机构因违规事件被卷入行政处罚及刑事犯罪的案例有所增加。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经明确将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机构包含在内的中介机构,就“弄虚作假”行为首次纳入刑事制裁范围。该修正案生效后,作为中介组织的安评机构、环评机构、监测机构,在接受委托提供安评文件、环评文件、监测报告的中介服务时,如果弄虚作假,将承担严厉的刑事制裁。
日前,河北发布关于加强河北省环评机构从业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关于征求《加强河北省环评机构从业管理的通知》意见的函为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环环评〔2020〕48号)等文件要求
“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实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体现。”这是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中的一句话。深圳市工程的环评文件35次出现“湛江”,不可谓不魔幻。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制保障,是在
各有关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环发〔2019〕3号)规定,我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现将评定结
1月7日,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公告,因该光伏电站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文件的情况下于2024年4月20日开工建设,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对其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行为处以罚款30.6万元。详情见下: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两高”项目和节能未批先建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新上“两高”项目主要包括新建、改扩建“两高”项目,申请变更节能审查意见的“两高”项目照此执行。“两高”项目范围依据《江西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3年版)》确定。关于
日前,广西融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安徽永荣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批准,于2023年11月未经批准,擅自在位于融安县浮石镇东江村、东起乡安太村、红日村、长丰村集体土地建设共计装机300MW风电项目,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风电基座,总占地面积6125.36㎡(不涉及耕地)。该行为违
5月29日,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某央企下属公司因光伏项目未批先建,被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罚款75.7712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该央企下属公司在未取得用地手续及规划许可的情况下,于2021年在千家镇擅自开工建设光伏发电站项目。因未办理林地占
1基本案情2021年8月15日,凤庆县水务局在对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建设项目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未取得水土保持方案批复,项目建设地表扰动较大、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已构成未批先建重大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地二十六条的规定。2
9月27日,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案例一南充市杨某某等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2023年6月14日,南充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南充市嘉陵区西兴街道江家沟村执法检查发现,在杨某某生产加工点非法储存有大量废矿物油,现场有系列处置废油的设施设备,并有明显生产痕
8月28日,大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积极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备案管理,项目建设前须履行项目备案手续,并取得备案证明,严禁未批先建或超出备案容量建设。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业主不得以任何方式拆分项目申请备案,不得通过隐瞒有关情况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中共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关于十届市委第一轮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全市新能源风电、光伏领域)》,详情如下:中共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关于十届市委第一轮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全市新能源风电、光伏领域)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2年3月1日至4月3
6月14日,灵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为灵自然资执罚﹝2022﹞3001号。国电河南电力有限公司灵宝新能源分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灵宝市函谷关镇的梨湾源村、岸底村、焦村镇的纪家庄村、尚庄村、西章村共计2198平方米土地建国电灵宝西寨22MW分散式风电项目,灵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月18日,江西省能源局印发《关于推广赣州市户用发电经验做法的通知》,呼吁各地充分吸收赣州市户用光伏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全省户用光伏发电快速健康发展。赣州市光伏发电经验材料指出,要坚持因势利导,引导规范发展,出台管理办法,发挥金融作用,做好并网服务。同时,要坚持关口前移,严格项目准
如何看待当前的投资形势?下一步投资的重点和举措有哪些?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回应了上述问题。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泓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欧泓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重点从四个方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