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干货】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第61-90问

2016-03-16 08:36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微信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曝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问题82:近期溶解氧控制在4mg/L左右,每天进水量在500m3左右,可是现阶段只加了15吨接种污泥,培养菌种能否可行?系统运行中该注意什么?

投加15吨污泥这4天时间一直在焖曝,溶解氧维持在5mg/L左右,这是今天的数据:生化池上清液浑浊、SV30:10%,上清液COD:200mg/L,氨氮:13mg/L,总磷:1.07mg/L、pH:7。镜检发现有1个钟虫,2只滴虫属。能否再投加污泥,加快驯化。

答:

15吨足够了,细菌在系统启动后,增殖是很快的,加多了也要被淘汰出去很多,所以,没必要接种太多污泥的。

闷曝2天足以,闷曝4天是很不利的,赶快停下来,为此DO在2-3即可(可以通过间断曝气实现),污泥不需要投加了,否则菌种混杂(培养后的新菌种和接种污泥的老菌种)影响培菌效果的。

问题83:COD:150-250mg/L NH4-N:15mg/L,B/C:0.3。污水处理厂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AO工艺,出水COD:60 mg/L,NH4-N:15mg/L,NH4-N出水排放指标8mg/L(超标)。污泥浓度3000,碱度适宜。PH值6.5-7,溶解氧正常,回流比0.6,有部分印染废水。 原因分析:从进出水指标来看,COD的去除率较高,NH4-N几乎没有去除效果,NH4-N的去除效果取决于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自养菌,它的存在只有在活性污泥中异养菌充分去除掉BOD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优势菌种。

目前从SV30沉降情况来看(实测20%),污泥沉降速度快,在集团沉降中絮团呈颗粒状,比较“瘦”,不丰满,压缩性好,上清液混浊;从镜检结果来看,只发现1-3个钟虫,且非常不活跃,其它原后生动物没有任何发现,菌胶团呈黑褐色,新生菌胶团在400倍率显微镜下应无色、透明,且发现菌胶团发散严重,呈鱼尾纹状分散。同时化验室对进水采取直接加入絮凝剂的结果来看,活性污泥中异养菌未发挥作用,通过以上现象分析,污泥存在污泥严重老化或中毒的迹象,分析基于活性污泥絮体成颗粒状结合镜检菌胶团颜色、形状、原后生动物的数量。我个人更倾向于污泥中毒。

污泥中毒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进水水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生的现象是污泥解絮,上浮,但未见此现象,但镜检中原后生动物没有发现却和污泥中毒现象一致。我认为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二沉池投加絮凝剂(二沉池进水投加PAC70ppm和脱色剂30ppm),后污泥回流造成的。 这种分析合理吗?

答:

(1)如果好氧段溶解氧不足,氨氮去除效果不好。

(2)MLSS在3000的话,如果是经常排泥的,则有效成分不低,那么你的污泥应该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这个对去除氨氮是有利的。

(3)PH值实际偏低了,最好控制在7.2以上。

(4)由于你是含有印染废水的,所以COD出水60,如果是生活污水的话就低了,但印染废水的话还可以。

(5)是否污泥中毒可以看看SV30上清液是否弥漫性浑浊。

(6)个人觉得中毒可能性不大,因为多少你的COD去除率还可以,如果中毒较重的话,COD去除会较历史数据明显恶化的。

延伸阅读:

【干货】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31-60问

【干货】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1-30问

原标题:【技术干货】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活性污泥法查看更多>曝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