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为陈部长的环保部内部机构新设置点赞

2016-03-30 08:47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关键词:环保部土壤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会之后,环保部的内部结构终于调整为以水、土、气这几大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了!在国合会等智囊机构呼吁建议了多年之后,自陈校长变为陈部长一年后终于实现了。这不仅是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管理调整改革的里程碑事件,也为今后中国的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奠定了更科学的管理基础。我们为陈部长的环保部内部机构新设置点赞!

为什么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这么重要?之前的环保部内部管理体制可谓是七零八落,九龙治水。以水环境管理为例,其不仅涉及到污防司的饮用水处、流域处、海洋处的职能,还涉及到总量司的水总量处、统计处的职能,两个司的职能严重交叉重叠。此外,水环境规划还涉及到规划司规划处的职能;与水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政法司的法规处职能;水科技标准涉及到科技司的技术处、标准处、健康处的职能;水环境监测涉及到环境监测司环境治理检测处、污染源监测处的职能等等。环保部内部对水的管理复杂程度不逊于部委之间的九龙治水问题!大气、土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改革后的体制,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则实现了九九归一!《水污染防治法》、《水十条》就由环保部水司这一个部门牵头负责贯彻落实,其它横向部门只提供辅助性支持。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新体制就是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到九九归一的职能转变!

为什么不保留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这是很多人提到的问题。严格地说,此次内部机构职能管理体系调整不是撤销污防司、总量司,而是把这两个司与水、大气、土壤有关的处室合并重组升格变为司了。在过去,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与固体废弃物管理也是环保部的核心管理职能,但长期以来从机构上一直没有独立的司局设置,与环保部的另外两个核心职能机构设置自然生态保护司、核安全管理司很不匹配。此次机构职能重新调整后,水、土、气设置为司,其作为环保部的核心管理职能才真正体现出来。此外,总量司原本就是当年为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而设立的一个“项目办”机构。既然现在环境管理已经转为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司”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了。

以水土气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是否会削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也有人为此担心,认为水土气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要素,如此人为地把环境要素分开管理可能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事实上,水、土、气虽然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相对地相互独立的环境要素。此次机构职能管理体系调整后,水土气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也不会出现问题,协调职能只不过是把过去从司一级上升为部一级而已。

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调整是否已完全到位了?此次设置水、土、气司是非常重要的机构改革步骤,今后的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我们建议在目前以水、气、土壤司的基础上,继续强化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一条龙纵向管理,同时调减、压缩、弱化横向职能部门,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为了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学习美国等国际先进经验,应当进一步打散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将其它司处的相关职能也都划分到水、气、土壤司里面,包括:科技司中的水、土、气标准制定的职能等;政法司中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心内容起草的职能等;规划司中的水、土、气专项规划的职能等。

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管理调整、环保系统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期待着陈部长能够继续改革,在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与避免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新道路!

原标题:为陈部长的环保部内部机构新设置点赞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部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