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财政部解答假PPP项目等热点 已入库项目未来也可能退出

2016-03-30 14:27来源:点绿网关键词:PPP项目PPP模式财政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媒体报道的“全国假PPP项目高达2286个”、“PPP项目落地慢”等PPP热点性问题,财政部PPP中心3月30日给出了解答。

对于个别媒体理解的“2286个假PPP项目”,财政部PPP中心称经审核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范畴,比如商业性地产开发,或不符合PPP操作规范,比如采用BT方式;二是项目信息不完整;三是审核工作尚未完成。

而经粗略分析后只有少数项目属于第一种情况。对于大部分未入库项目而言,按照PPP政策进行完善和补充信息后,可以重新提请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入库。

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首份季报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全国各地通过PPP综合信息平台向省级财政部门上报项目9283个项目,经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其中6997个纳入了项目库。对两个数字相差的2286个项目,个别媒体理解为都是“假PPP项目”。

此外,财政部PPP中心还指出,对于占已入库总数78%的识别阶段项目,因地方政府规划调整、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未获通过、项目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够等原因,其中一些项目未来也有可能不再采用PPP模式甚至不再实施,从而退出项目库。

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截至2月底,项目库中已签订PPP合同、处于执行阶段的项目351个,仅占7110个已公开项目的5%;处于采购阶段的项目247个,仅占3%;处于识别阶段的项目却有5542个,占78%。

对于PPP项目落地率低的情况,财政部PPP中心指出,PPP项目的落地率应是执行阶段项目数与准备、采购、执行等3个阶段项目数总和的比值。

截至2月29日,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中准备、采购、执行阶段的项目分别为970个,247个,351个,由此计算PPP项目落地率为22%。

解释中指出,对于PPP项目的落地率,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财金[2014]113号)规定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5个阶段,进行合理界定和理解。处于识别阶段的项目,尚未通过首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此时只能说明地方政府部门在考虑采用PPP模式,一旦无法通过这两项评价论证,将终止后续操作。随着这两项评价论证方法的完善,以及大量处于识别阶段的项目可能总体上超出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则识别阶段的项目进入准备阶段的可能性将降低。可见,识别阶段的项目仍属于PPP备选项目,不适合用于计算PPP项目的落地率。

此外,PPP项目落地较慢的现象可以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两方面得到解答。

国际经验表明,PPP项目从发起到完成采购,一般要1年到2年时间,仓促准备和开发容易造成采购失败或者给项目执行带来较大风险。

国内实践方面,我国2014年启动新一轮PPP改革,为规范PPP发展,避免“走偏”和“变异”,防止因“盲目上马”PPP项目产生隐患,财政部在推进PPP过程中,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保障PPP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印发《PPP操作指南》、《PPP合同指南》、《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PPP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规范。另外,政府方、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相关方开展PPP项目的能力都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当前推广PPP模式,应当规范有序,稳扎稳打,注重成效,花必要的时间做更充分的准备,更有利于各方在PPP项目上的长期稳定合作。

原标题:财政部解答假PPP项目等热点 已入库项目未来也可能退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项目查看更多>PPP模式查看更多>财政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