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浙江省制革和电镀行业铬污染治理现状和技术应用(下)

2016-04-12 09:25来源:中国给水排水作者:杨斌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铬污染治理电镀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2电镀含铬污泥的处置及综合利用现状

经调研,目前宁波科环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水泥炉窑协同处置电镀污泥,处理来余姚市周边及宁波地区有200余家电镀和不锈钢生产企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铬重金属污泥。该项目于2005年开始启动,至今运行9年,目前年处理重金属污泥量在5万吨以上。该工艺将含重金属的工业污泥掺入水泥生料送入窑尾,窑尾气温达1050℃,生料开始进行固相反应,然后慢慢进入烧成带进行液相反应,气体温度高达1750℃,物料温度达1450℃,确保了污泥中的铬、镍、铜、锌等重金属固熔到水泥熟料矿物的晶格中,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同时,使废弃物资源利用程度达到最大化,体现了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的技术优势。

嘉兴市中法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主要利用电镀综合污泥生产陶粒制品(广场砖)。当前我国陶粒主要以黏土陶粒为主,而黏土原料的来源绝大部分取自于耕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公司以电镀污泥为主要原料,加以一定量的添加剂、粘结剂烧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烧结陶粒,可以大量地消耗电镀污泥,避免电镀污泥的二次污染,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但是含铬污泥资源化技术应用投资成本大、生产成本较高,一般企业无法承担;电镀综合污泥添加比例小(约1.5%),仍有大部分重金属污泥无法处置,对整个电镀行业的污泥处置优势不明显。

目前,对于无法实现综合利用和处置的企业产生的电镀污泥,根据环保要求,应作为危废由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企业与资质单位签订处置协议,处置成本约为2500~3000元/吨。

4 浙江省制革和电镀行业铬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4.1制革行业铬污染治理技术及政策保障

4.1.1源头控制,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技术

全面淘汰铬鞣废液中铬含量大于3.5g/L的传统铬鞣工艺、使用红矾钠为原料的铬鞣工艺。大力推广高吸收铬鞣工艺,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节省铬粉用量约30%~50%;并积极推广铬液直接循环利用技术,在高吸收铬鞣技术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节约铬粉30%以上,减少含铬废液排放量50%以上,铬的利用率在95%以上;逐步向铬液间接循环利用技术铬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98%以上,基本上实现了铬的全部回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度,铬鞣工艺将逐步向低铬鞣、无铬鞣工艺过渡,最终实现鞣制过程铬的零添加,最大程度降低铬鞣工艺总铬消耗量,从根本上减少含铬废水及铬泥的产生量。

4.1.2严格实施铬水分流及预处理措施

含铬废水应与制革综合废水分流处理。铬鞣、复鞣等工段产生的含铬废水须由专用含铬废水收集管道单独收集,且转鼓与铬水专用管道应直接连接,转鼓四周应采取防止铬水混入其它废水沟槽的措施,严防混入综合废水。含铬废水必须分流单独收集、单独设调节池并单独预处理达标之后方再与综合废水混合处置。加强对铬鞣工序之后所有湿加工工序的出鼓废水铬浓度监测,含铬废水车间排放口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总铬污染物浓度须达到《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中小于1.5mg/L的标准。

含铬废水宜采用二级化学沉淀法或其他适用技术进行预处理。处理设施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污泥处理系统,要求混凝沉淀池内设置在线pH计控制加碱量。

4.1.3积极探寻含铬污泥综合利用及处置技术

污泥处理应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含铬污泥的综合利用技术,如在制革行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或园区,可采用含铬污泥生产铬粉和蛋白,铬粉的产出率在30%左右。

延伸阅读:

【调研报告】浙江省制革和电镀行业重金属铬污染现状

原标题:调研报告(下) | 浙江省制革和电镀行业铬污染治理现状和技术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铬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电镀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