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揭秘】环保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预测科技成果转化趋势

2016-04-28 09:02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张建东关键词:环保领域环境问题高新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特点

第一、各大学设有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而且人员配备结构合理。他们大多是由法律、企业、金融等方面的专职人员组成。合理的人员结构有助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利益分配合理,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一般是扣除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的相关费用,之后的净收益由院系、学校、和科技成果发明人共同分享,具体分配比例各校之间可能略有差异,但大体是三者各占三分之一。

第三、在科技成果管理方面宽、严结合,确保公平、公正。对科技成果产权归属的界定更加严格。比如,有的国家规定只要是利用高校资源或是属于其研究范围内的创造发明其专利权均归学校享有; 同时,发明人获得报酬方面的规定更加宽松。相关法律与规定出台后,发明人及与发明相关的各主体(即参与具体发明的团队、院系)获得更加丰厚的报酬,个别国家学校的发明人获得净收益的50%以上。

第四、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个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在此法律框架之下,各校再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规定。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趋势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我国每年有几万项科技成果面世。从验收过程看,这些成果几乎都是成功的。但是转化率非常低。有各种数据表明,全国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0%--15%左右。以清华大学为例,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如果再加上其他的科技成果,数量更加庞大。虽然清华的官网没有给出具体的转化数字,但是他们定性地承认了成果转化率还是很低的。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创新动力不足:

过度关注论文、专利和产品的成本;缺乏技术承接能力,缺少创新文化的土壤。

中试空白:

科研机构缺乏资金无力中试;中小企业对技术和工艺没把握不敢中试。

资金缺乏: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比例小于1%,而国外部分高新企业这方面的数据大于25%; 正常的技术研究和中试之间的资金是1:10,而我国这个数字是1:0.7。

国内环保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是政策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的行业。将来技术占比会大些,但是距离纯技术驱动还比较遥远,目前还看不到类似计算机行业摩尔定律那种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行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环保行业的终端客户一般是政府,很少有C端的客户。相当于系统集成商的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关系拿到项目,之后采购设备和技术,进行工程施工。这种业务流程的关键点或者说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在客户关系的开拓与维护上。高科技研发人员拿着高科技产品恳求项目中标企业进行采购,而中标企业由于成本等因素,不愿意采购新技术产品。这决定了大多数科技人员无法把他们的新技术和产品直接卖给终端客户----政府,进而无法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市场上。

政府、科研院所和市场是三个各自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与业务逻辑。科技成果要在三个系统之间无缝顺滑地运行,才能产生高效率。也就是说,理想情况应该是政府立项,委托科研院所进行研发(或自己立项研发),最终科技成果能够转化到市场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现在的情况却是,政府与科研机构两者之间对接没有问题,立项,经费划拨,评审,验收,监督,论文,专利等一系列环节都非常成熟。但是无论是政府与市场之间还是科研机构与市场之间都存在沟壑,最终导致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市场上。

未来环保科技成果要顺利转化,有几个必要因素,笔者判断第一是科技政策要有重大改变;第二是政府采购项目内容和标准有重大改变和提升;第三是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主要是化学、生物、材料方面的技术应用在环保领域。这些新技术或者能使企业大幅度降级成本,或者能大幅度提高效率,从而促使中标企业采购。

综上所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环保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是多方面的差距,这是由行业特点与国情所决定的。但是转化空间非常大,未来这方面的工作大有可为。

原标题:深度研究 | 揭秘科技成果转化规律,预测科技成果转化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领域查看更多>环境问题查看更多>高新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