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民资为何对PPP敬而远之

2016-05-13 08:55来源:经济导报关键词:PPP环保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原本希望推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后,民间资本会奋勇争先,民间投资活力汩汩奔涌。但民间资本的实际表现,显然让决策层失望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5年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且大部分年份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2013年以来,民间投资高增长的势头有所削弱,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在不断拉近,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的增速甚至仅仅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半。

这就奇了怪了:在没有特别鼓励民间加大投资的年份,民资投资增速比较高,怎么越鼓励越低了呢?

是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及时?准入门槛还太高?金融机构支持不到位?还是PPP模式中的政策不完善、机制不科学、承诺不兑现?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督查是必要的。通过督查,政府可以发现阻碍民间投资的各种因素,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但我们以为,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民间投资就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了吗?前1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民间投资增速要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近两三年经济有所下滑,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要快于全社会固定投资下滑速度。政策的想法很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由政府主导投资,逐步过渡到社会资本投资,追求“内生性增长”。但这是一个方向,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当经济预期低迷时,民间资本因其不负有“全局责任”,而撤退得更快、更不敢和不愿意投。“政府投入减少,民间投资补上”,很大程度只是美好的愿望。

其次,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最根本原因,还是PPP项目本身的“成色”问题。PPP项目大都涉及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项目一般投资周期长、资金量大、利润薄,没有多少油水——如果确实是利润丰厚且风险小的项目,民资早就踊跃参与,也就不存在政府给予PPP项目补贴、减免税一说。但是经济增速下滑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又使政府在给予PPP项目让利时捉襟见肘、抠抠索索,“含金量”严重不足。

民间资本打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风险小利润大就干,风险大利润少就算,就这么简单!政府对项目的任何“包装”都是徒劳的,民间资本对项目的审视,要比专业人士的眼光还要“毒辣”一百倍。休想“骗”它们。

那么,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PPP项目的含金量呢?可以考虑“合并同类项”,变“鸡肋项目”为“鸡肉项目”。

截至3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7721个,总投资87802.47亿元,落地率仅为21.7%。如果以“建成并良好运行”为标准测算,这个比例可能连一成都不到。据称,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有望近期公布,项目总投资额料达6000亿。PPP项目的“回报机制”一般分两类:“使用者付费”是由投资方向项目的未来使用者收取费用,如高速公路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是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如养老项目。可以考虑适当缩减“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的数量,加大对单个项目的补贴力度和吸引力。变“遍撒芝麻盐”为“集中力量提升项目落地成功率”。

再次,民间投资的热度,与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密切相关。民间资本会比较。当炒房、炒蒜、炒“黑色系”可以赚大钱的时候,当中概股回归和跨界虚拟产业并购可以一夜暴富的时候,甚至当理财利息可以达到4%-5%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愿意出力气、冒风险赚取微薄的实业投资利润。因此,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必须与大力压缩虚拟资本的获利空间同步进行。对互联网金融的整顿、对中概股回归和跨界并购的严控,开了一个好头。应该继续大力抑制资本“脱实向虚”的倾向。

原标题:民资为何对PPP敬而远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