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市场正文

落实“水十条”全力推动水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2016-06-13 11:21来源:环境影响评价作者:石效卷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十条环境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尽管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城镇水体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完善,水环境管理亟待转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有力推动我国水环境管理进入新形势,以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为核心,通过明确水环境管理责任分工,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为水环境管理转型提供保障。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量衰减、水质恶化的双重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党中央领导小组一致审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签发,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将作为未来几十年水污染防治的行动纲领。

1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

早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官厅水库发生水污染事件,促使国家下决心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式起航。“九五”后,国家又连续实施了四期重点流域水污染五年规划;“十一五”以来,先后把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削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加以控制,在治污减排、质量改善、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大功夫,并且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但劣Ⅴ类水体尚存

一是大江大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淮河、松花江流域污染由中度转为轻度。2014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7大水系577个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达到66.7%,但仍然有10.8%的断面水质劣于V类,丧失环境功能。二是江河源头等水质较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欠账较多,部分河流水量减少、污染物浓度升高等现象仍非常普遍。三是流经城镇的河段和城乡结合部河流沟渠(即城市水体)普遍污染较重,甚至水体黑臭,群众不满意。四是持久性有机物等新型污染物逐渐显现。

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力度大,但仍远超环境容量

2005—2013年,我国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至88.6%,按工业和生活相同口径同比计算,COD排放量降低了27.9%,但经济发展方式仍相对粗放,产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仍然过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尤其是存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不足等瓶颈,加之水资源分布不均、生态流量匮乏、自净能力下降,造成不少地区环境容量超载。

法律法规标准不断完善,但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法律、标准、制度、政策,使之有法可依,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社会参与不足,法治偏软、投入偏少、手段偏弱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运用市场化的经济手段存在欠缺。此外,还存在一些制度设计缺陷,衔接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2水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

总体来看,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既有经济转型升级、水资源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新增资源能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压力有望减少等有利条件,也有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加速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全球气候变化不确定、生态空间减少和新型环境问题显现等不利因素,将导致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水污染防治工作仍将面临巨大压力。“十三五”是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期,也是水环境及水生态改善的相持期,需要切实加大力度,采取综合手段,打好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攻坚战。《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作为落实“水十条”的实施方案,一是要建立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构成的水生态环境功能三级分区管理体系。二是明确国家治理的重点范围。三是与其他部门落实“水十条”的任务及“十三五”相关规划做好衔接,以流域为单位,从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进行汇总统筹。

新时期水污染防治将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原标题:落实“水十条”全力推动水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十条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