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申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6-06-15 11:26来源:求是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生态红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不断取得明显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社会积极响应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共同形成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部署和制度构架。今年全国两会审议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举措。这些文件的密集出台,描绘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图,为深入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八方面的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组合拳”。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巡视在河北开展试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事权上收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试点陆续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落地。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为标志,环境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2015年,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

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进程加快。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推进环境治理,促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3.6%,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比2010年下降6.8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82亿吨,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上升到21.6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建设。

开发格局和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坚持预防为主、守住底线,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预防是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战略和规划环评、环境标准,都是重要的手段。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从布局和结构上守住生态环保底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往往难以恢复,甚至可能永久丧失生态服务功能,必须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目前6省(市)已基本完成划定工作。战略和规划环评对生产力科学布局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层面完成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开展了360多项规划环评,对150余个项目环评文件不予审批。现行有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达1700多项,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及时主动公开环境质量、企业排污、项目环评审批等信息,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参与范围。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行为更加自觉。

三、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举措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寻找新动能和处理老问题之间把握好力度,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健全环境预防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

以打好三大战役来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要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散煤和机动车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狠抓饮用水安全保障,解决城市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明确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形成内生动力。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巡视,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开展环保综合督查,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上收环境监测事权,建立全国统一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运用市场手段推进环境治理与保护,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环保市场。

大力推进全社会共治。动员和支持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全面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审批、企业排污等信息公开,解决信息公开中“企业拖、政府推、干部躲”等问题,让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在公开透明中接受群众的监督。

原标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红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