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报道正文

【聚焦】长三角城市PM2.5年均浓度普遍超标

2016-06-22 10:3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聂飞关键词:PM2.5环境监测长三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16日,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发布了由清华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长三角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也是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继今年2月发布《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之后,针对长三角区域发布的又一份重要报告。

《报告》首先建立了区域污染物排放预测模型和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ERSM),进而对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同时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和最大潜力减排措施,才能实现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

此次发布的报告对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内的长三角城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近3年来PM2.5年均浓度明显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是,2015年,除舟山外其他地级市PM2.5年均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

据报告作者之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付晓介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杭州和宁波污染物排放量最大,这7大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分别占该区域总排放的56%、57%、48%和40%。

从相关污染物排放的部门来源来看,电厂排放了44.1%的二氧化硫和37.3%的氮氧化物;工艺过程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贡献了26.9%的PM10和28.9%的PM2.5;VOC主要来自于工艺过程、溶剂使用和机动车;88.3%的NH3来自于化肥施用和畜牧养殖的排放。

付晓强调,长三角以外地区需大力推进减排措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推动PM2.5达标的同时关注臭氧污染,尽快开展和完成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工作。报告指出,PM2.5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物,随着一系列防治措施的开展,近年来下降明显。然而,臭氧污染不但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更加严重。2015年上海107个污染天数中,31%的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指出,此份报告的亮点之一在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在提高空气质量上的重要性。他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应包括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产业技术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应包括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和提高能源效率两方面。另外,他建议长三角地区将空气质量治理和气候变化及各污染物协同控制相结合。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高级项目经理王丽莎表示,联盟希望通过该报告的发布,支持地方政府尽快开展和完成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通过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污染治理措施的推进,争取在2030年之前早日实现空气治理达标。

长三角的空气质量改善一方面需要加强政策的更新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清洁空气技术以支持政策的落地。在本次会议上联盟还对第二届“创蓝奖”国际清洁空气技术征集活动进行了说明。“创蓝奖”面向国际征集最佳可行清洁空气技术以支持中国的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并为优秀的技术搭建起一条通向市场的“快速通道”。联盟希望通过“创蓝奖”的设立与推广,能够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尽早实现达标。

原标题:长三角城市PM2.5年均浓度普遍超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M2.5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查看更多>长三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