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空气质量之妈妈篇:大气污染对宝宝影响究竟有多大?

2016-06-23 10:14来源:OFweek节能环保网关键词:PM2.5空气质量雾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PM2.5 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呼吸,是它对健康影响颇大,尤其是对尚在发育成长中的宝宝。宝宝由于新陈代谢快,又比较好动,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量比成年人相对更多,同时,宝宝的身体防御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因此,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宝宝健康的影响要超过成年人。

关于环境空气PM2.5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对空气质量的关注。PM2.5 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呼吸,是它对健康影响颇大,尤其是对尚在发育成长中的宝宝。

宝宝由于新陈代谢快,又比较好动,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量比成年人相对更多,同时,宝宝的身体防御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因此,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宝宝健康的影响要超过成年人。

二氧化硫:

诱发哮喘。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在湿润的呼吸道黏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上呼吸道的平滑肌遇到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造成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使宝宝呼吸困难,甚至诱发哮喘。同时,二氧化硫还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宝宝产生全身损害。

颗粒物:

PM2.5的 “2.5”,指的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PM2.5颗粒大点的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止4倍,按照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 PM2.5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肉眼还是看不见。

PM10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微粒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肉眼看不见的纤毛,在不停地向上摆动,PM10要想继续下行就像逆水划船一样。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积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

PM2.5是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微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一路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又分出很多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数量有3-4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PM2.5 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宝宝是PM2.5 污染的敏感人群。

氮氧化物:

引起肺水肿。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能侵入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侵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铅:

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儿童呼吸道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1.6 ~ 2.7倍。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而宝宝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的发育完善过程中,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对外界毒性物质的抵抗能力最弱。血铅过高与多动症、学习困难有关,还能导致身材矮小、贫血。血铅水平每升高100 微克/ 升,儿童的智商就会下降6 ~ 7 分,身高平均下降1.3 厘米

呵护宝宝健康让孩子阳光成长

1.治霾需全民总动员

如果彻底根治雾霾,净化空气污染,需要全民总动员。决策层,需转变观念,统一治理空气污染的目标,同时将相应规定立法实施;在技术层面,努力开发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在经济层面,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公民个人层面,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到低碳生活。

2.改善日常生活习惯

雾霾盛行的时候,减少外出频率;适时开窗;在外出回来之后,及时洗漱;在日常生活中,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3.适当饮食调节

在饮食方面,家长要适当给孩子多补充木耳、百合、莲子等;在饮食结构中,增加润肺、杀菌以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多喝水,帮助排毒。

4.采用室内净化设备

可以通过室内绿植、活性炭等,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室内污染对宝宝的伤害,空气净化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什么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我们关注食品安全、用品安全、以及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对孩子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现在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话题,为了让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呼吸,让蓝天不在成为奢侈品,让我们每个人都一起努力。

原标题:大气污染对宝宝影响究竟有多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