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争论继续!“贸易促环保”是个真命题吗?

2016-07-08 08:31来源:文汇报作者:尹海涛关键词:环保环保技术环境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国际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有个“污染避风港”(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假说。主要观点是,发达国家环保规制的强化,会迫使发达国家的企业把重污染的制造业转移到环保要求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启动经济发展,会争相降低环保标准,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持续恶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假说似乎是学术界共识,鲜有不同的声音。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和谐被打破了。Potoski和Prakash这两位美国学者提出了“贸易促环保” (Trade up)的命题。他们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环境管理和环保技术方面会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全球经济整合会使发达国家的先进环保管理经验和技术得以扩散到发展中国家,从而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提升环境绩效。

这个命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因为越来越多的污染问题成为跨越国界的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问题,污染治理或者环保责任在国家之间的划分,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国际政治问题。在联合国这些年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上,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各种口水仗和不欢而散的尴尬,责任划分问题的重要性,可窥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贸易促环保”的命题,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逻辑上看,要使“贸易促环保”的命题成立,需要三个链条。首先,更依赖国际市场、更深入整合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环保管理和技术方面确实优于其他企业;其次,这些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能够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其他企业,推动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最后,环保管理和技术改善所造成的单位产出污染的降低,能够抵消生产活动转移产生的量的效应。

我们的研究在这三个链条上展开。在第一个链条上,目前研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首先运用访谈的方法,发现参与国际贸易较多的企业,更有可能去进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例如美国的福特和日本的丰田,要求供应商必须通过ISO14001认证,所以该认证在很多行业成为走向海外市场的敲门砖。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ISO14001认证最多的国家。Potoski和Prakash最初提出观点的主要证据,就是来源于他们在ISO 14001国际扩散方面的研究。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ISO14001只是环境管理标准的认证,可能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环境绩效。为了在绩效层面验证第一个链条,我们搜集了上海市污染企业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通过投资和贸易的方式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的企业,在二氧化硫和化学含氧量的排放方面,明显好于其他同行业、但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企业。

第二个链条主要关注是否存在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国际贸易和投资能否真的发挥传送带的作用,把先进的环境管理方法和环保技术引入发展中国家,并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生根发芽。证实或者证伪这个链条,要求我们观察到企业之间的互动。为此我们收集了很多企业的案例,从案例上看,第二个链条的存在不无道理。沃尔玛2008年在北京召开供应商大会,宣布要成为零售业可持续管理的领导者,它要求供应商必须符合其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将丧失作为沃尔玛供应商的资格。有的企业采取更温情的合作的方式。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它与世界环境中心合作 (World Environment Center),号召其在中国的供应商参与他们绿化供应链 (Greening Supply Chain) 项目。参与此项目的供应商会得到通用的技术协助,通用汽车公司会帮助它们审视生产流程,查明改善环境管理的机会,并帮助它们实施相关措施。根据世界环境中心的报告,这个项目非常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参与供应商企业产生的污染,并节省了能源和水的使用。

也有案例表明,跨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不只止步在一级供应商。肯德基中国在2013年展开所谓的“雷霆行动”,和它的25个鸡肉供应商合作,淘汰了近5000个不达标的鸡舍,规范其二级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但这也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是在工厂的院墙之内,还是延伸到供应链的源头。

案例研究虽然能给我们很多深刻且直观的认识,但是难以让我们很有信心地得出普适性的结论。我们也发现很多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在社会责任和环保方面被广为诟病的表现。例如,苹果供应商造成的严重污染。普适性的结论需要我们做更系统的社会调查,观察更多跨国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其与供应商在可持续管理方面的互动。我们会持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研究。在第三个链条上,我们还没有做严肃的研究工作。

全球经济整合到底是促进还是危害发展中国家的环保,这个领域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争论也还会继续。很诚实地说,我最初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是看到“贸易促环保”的说法之后,内心感到很气愤,从而抱着证伪的初衷开始了研究,但是目前调研发现的证据,却大多与“贸易促环保”的命题相一致。学者是有国家属性的,有国家主义或者民族主义的情绪当然无可厚非,但我想作为学者,最为首要的任务,是用严谨的方法观察世界,并客观地呈现自己的发现。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原标题:“贸易促环保”是个真命题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环保技术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