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2016-07-11 08:55来源:中侨环境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生活污水BOD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3.3人工湿地

以景观水体为处理对象,构建了植物浮床生态箱-植物浮床生态箱-人工湿地-沉水植物生态箱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多种植物、鱼类、螺蛳、虾等物种,且该系统在循环流方式下运行,系统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d,模拟景观水体4.2d被系统交换一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稳定运行之后,景观水体池中,DO平均值为4.93mg/L,NH4+-N平均值为0.673mg/L,TN平均值为17.303mg/L,TP平均值为0.703mg/L,COD平均值为20.967mg/L。

3.3.4大型藻类

除N/P及菌藻调控技术大型藻类的养殖技术一般比较成熟,种群数量容易控制,它们本身又可用作饲料、药材、食品。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利用大型海藻来净化养殖环境。目前,试验进行的大型藻类生物净化作用所涉及的大藻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主要针对养殖自身污染,对养殖环境的营养盐负荷以及可能造成的赤潮生物的爆发而进行研究。一般采用石莼类和江篱类为吸收营养盐的素材,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一般以石莼类为研究材料。但利用大型海藻抑制自然水体的赤潮生物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在自然海区投人实际应用。我国养殖病害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和雨季,因此,应当积极筛选广温、广盐种的大型藻类,以满足我国养殖水域净化的需要。此外,目前还逐步发展了菌藻联合调控技术。细菌和藻类是水生态体系中调节水质的重要微生物,它们能够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NH4+-N、NO2--N等营养盐含量,改善水质,且具有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的特点,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如黄翔鹄等(1998)人工引入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snow)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于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环境中,结果表明,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能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

4提高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效率的研究

4.1生物强化技术

4.1.1高效菌(包括微生态制剂)

尽管改善水质的方法很多,但由于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养殖池中施放有益微生物,让其参与养殖池的生态循环,一方面可改善水体质量,清除有机废物;另一方面可抑制、排斥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目前,有益菌作为水产净化剂已是水产养殖的必备,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细菌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球菌、硝化细菌、肠道菌群等,它们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将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化学药物等迅速分解为CO2、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是物质循环流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中的效益是潜在的、长期的,是未来研究、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方向,其前景十分广阔。

4.1.2固定化

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研究比较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关于闭合养殖系统中固定化微生物研究也有报道。如黄正、赵兴利等加入驯化污泥,以聚乙烯醇(PVA)为包埋载体,粉末活性炭作为无机载体,制备固定化小球,处理养殖废水,COD的去除率达74.9%,NH3-N的去除率为82.5%左右。郑耀通等以PVA为主要包埋骨架,添加SiO2、CaCO3等载体,固定菌藻系统去除水体中的氨氮,NH3-N的去除率达96.8%。目前固定化微生物脱氮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工厂化养殖循环废水处理的室内模拟,尚未见到在养殖池塘中应用的报道,关于浮游动物对水体氮的吸收、转换及释放的循环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4.2预处理研究

4.2.1沉淀、泡沫分离法

考虑到养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未食饵料和动物排泄物,重力分离法比较适合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先期预处理。早在1998年D.R.Teichert-Coddington等对高密度集约化养虾池的出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虾池出水的营养物及固体悬浮物的含量相当高,如采用沉降法处理出水,沉降时间大约需要6h。经过6h的沉淀,可以去除全部可沉淀的固体物、88%的悬浮物、77%的挥发性物质、63%的BOD、31%的总氮、55%的总磷。

4.2.2提高温度与DO

温度和溶氧是影响硝化细菌硝化率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和提高水体含氧量,采用适宜的增氧方式、高效的增氧装备及合理的布局形式,都可提高硝化率。

4.2.3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养殖废水

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净化养殖废水,如茄子-养鳖废水,凤眼莲-螺废水,番茄-养甲鱼废水等净化滤器的试验表明,植物滤器在净化废水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经过处理的水即使达不到使用要求,还需要后续处理,但低成本的植物滤器已利用了污水中大部分的营养物,从而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的工作量。

4.3水质控制的自动化与机械化

目前通常所采取的净化水措施的处理水平不尽如人意,而一些先进国家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及水处理、监测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养殖水质控制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研究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并应用于工厂化养殖水处理流程中。高密度养殖是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高效、快速处理养殖污水,使其循环利用,是发展大规模高密度养殖业的关键。完全可以借鉴现有的处理工业、生活污水的成套设施和技术,结合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设计出适用于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污水处理系统。

原标题: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产养殖废水查看更多>生活污水查看更多>BO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