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深度】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现状与问题综述

2016-07-22 10:56来源:能源情报研究作者:邱丽静关键词:碳交易碳市场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碳排放最多的国家。2014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355亿吨,中国排放量高达97.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如何应对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缓解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势,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的碳交易市场建设还处在研究探索的初步阶段,仍存在很多不足,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市场离开展大规模的强制交易还有相当的距离。

世界碳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情况

据统计,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约为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08亿美元。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而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

《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年初试运行,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据统计,2013年欧盟碳市场总交易量约为102.6亿吨。总交易额约为528.49亿美元。

在美国,虽然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仍然表现出活跃的状况。2013年1月份,加州率先动态发展碳交易体系运行,一跃成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碳市场,在2014年1月份加拿大的魁北克碳交易体系的正式连接,成为北美第一个跨国连接的碳交易体系。

在亚洲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建立和着手碳交易市场,日本是第一个亚洲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国家。印度于2008年开始进行碳交易,2012年建立了印度节能交易计划,针对印度国内的水泥、钢铁等行业企业实施强制性的减排交易策略。同时印度还推出了欧盟减排许可期货。尽管韩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体系,但从2012年开始,也在逐步建立全面的减排目标管理体系。韩国碳交易体系已经在2015年启动,涉及大型的电力生产、制造和运输,以及国内航空业等,设定排放总量上限的约束,通过排放配额交易实行强制的禁排机制。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20多个碳交易平台,交易标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二是相对复杂的减排项目。按照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情况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联合发布《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提出我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政府的碳约束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将积极做好国内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展现了全球气候治理大国的巨大决心与责任担当。在此背景下,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发改委亦已明确表示将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国家立法、数据准备、配额分配、支撑系统建设等各项准备工作。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一部分,我国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已平稳运行两年,取得显著成果,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丰富经验,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是由7个试点开始起步的。2011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7个试点已经全部启动上线交易,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几年时间内,7个碳交易试点完成了数据摸底、规则制定、企业教育、交易启动、履约清缴、抵消机制使用等全过程,并各自尝试了不同的政策思路和分配方法。

2015年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式纳入交易履约体系。7个试点陆续公布了各自的《碳抵消管理办法》,由于各试点对项目的技术类型、项目来源地、减排量的产出时间、抵消上限都进行了不同规定,使得CCER入市交易的政策出现高低不一的门槛。对于准入限制较少的试点地区,比如北京和上海,CCER的交易量和履约抵消量比其他限制较多的省市突出很多。CCER的入市促进了碳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市场价格,使得各个试点市场2015年的配额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CCER履约用量最大的上海市场,碳配额的价格振幅最大,最低日均价和最低月均价都出现在上海,分别为9.5元/吨和15.52元/吨。

1 深圳

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开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开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所。2013年12月16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关于投资者异地自助开户的通知》,此后,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立账户进行碳市场投资。2014年8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境外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深圳碳试点在国内首家获准引进境外投资者,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

延伸阅读:

【聚焦】深度剖析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与使用

【深度剖析】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湖北碳交易市场启动“熔断”:碳配额连续三日跌停

原标题:独家|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现状与问题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