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国际正文

母亲手把手教下一代垃圾分类 日本就是这么做的!(多图)

2016-07-27 11:08来源:趣趣自然营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日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 1990 年代的类戴奥辛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问题

日本国民是在 1990 年代认识到垃圾减量化的必要性。当时,媒体大肆报导类戴奥辛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问题,政府也随之加强管制措施。

不但禁止迄今为止被允许的家庭焚烧炉垃圾处理,公立垃圾处理设施的垃圾处理方式也引起大众注目。国会当然也提出垃圾最终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问题。

此问题,对日本各个自治团体来说,至今仍是个很头痛的问题。所泽市就是在这个时期天天上报,还上了电视的新闻报导节目,在当时成为全日本最有名的地方城市。正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所以所泽市的垃圾分类特别严格。

而且,这个时代又基于 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决定「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水平」,日本举国实施「环保」措施,国民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思想转移至「环保」思想。

正是从 1990 年代开始,日本国民改变对社会垃圾的看法,国民对垃圾分类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代形成。

2.忠实遵守规则的国民性


全世界的人都理解应该削减垃圾的道理。然而,大概没有任何民族像日本人这般忠实地遵守规则。

那么,为何只有日本人做得如此彻底呢?因为,日本人向来都很注重规则。欧美人对「规则」的尺寸比较宽,「没有人看到的话,可以不遵守」。日本人则不行,「明明没有车子行驶,遇到红灯时仍要等着」。

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人,通常会被贴上「缺乏社会常识的人」之标签,很难在日本社会生存。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注重规则,可能基于集团主义社会特有的「第三者视线」吧。这个「第三者视线」很难解释,明明四周没有人呀,可是,自己的内心就是存在着这个隐形的「第三者视线」。

这种国民性,在发生天灾或事故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不会造成社会混乱。但是,由于社会上到处都有各种无形的「潜规则」,如果不明白这些「潜规则」,会遭人唾弃。而且这些「潜规则」,会因地区而有异。例如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就完全不一样。

原标题:【趣日本】从垃圾分类看日本环境保护和儿童教育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日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