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著名污水处理专家关于污水处理技术的争论与进步

2016-08-01 09:39来源:污水处理观察微信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3年,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教授Wily在Wat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题为《Test for assessing shear sensi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 feasibility study》的文章,Wily Verstraete教授是业界知名的专家,在2014年当全球专家都在纪念活性污泥100年的时候,老先生公然声称“100 years of activated sludge is enough!"(活性污泥100年,够了!),就是这位大牌教授的文章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美国Delaware大学的Steven Dentel在业界也小有名气,但不及Wily的名望,此人也随后对Wily的文章进行了评论:Comment on “Test for assessing shear sensi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 feasibility study” by M.A. Seka and W. Verstraete [Wat. Res. 37, 3327–3334 (2003)]

见到评论,Wily随后做出回应:Authors’ reply to Comment on “Test for Assessing Shear Sensi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 Feasibility Study” by M.A. Seka and W. Verstraete

2005年,著名的污水处理专家Peter Vanrolleghem等人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活性污泥模型校正方法之比较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北美方法的一些问题;2006年,作为美国污水处理界大腕之一的Denny Parker在Water Research上对这篇文章做出了评论,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回应;此后,Peter Vanrolleghem又在Water Research上做出回应,当然首先是感谢Denny Parker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做了进一步的澄清。

不仅在文章上经常看到国外同行的一些争论,在一些研讨会上,提问的环节、讨论的时间甚至有时候会超出做一个Presentation的时间。不仅限于文章、口头上的争论,技术上的竞争也会时常看到。如今众所周知的Nereda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最初的起源就是来自Mark van Loosdrecht和Peter Wilderer在慕尼黑啤酒节上的友好竞争,这已成为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段佳话。

在中国,曾几何时我们也会看到这种现象。1995年,沈耀良先生在《中国给水排水》(1995(5):30-32)的文章上发表了一篇《污泥龄与沉降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第二年,彭永臻先生在《中国给水排水》(1996(4):24-26)上发表了一篇《污泥龄与污泥膨胀及沉降性能的关系——兼与沈耀良同志商榷》。

污水处理观察微信公众号认为技术的争论是思想的碰撞,碰撞产生的火花对于技术的进步或理解的深入显然是不无裨益的。然而举目环视当今之国内污水处理界,这种思想碰撞的声音似乎已很少听到了,越来越多的是沉默和难得糊涂。

延伸阅读:

为何快速扩张的Nereda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独自绕开中国本土

原标题:污水处理技术的争论与进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活性污泥查看更多>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