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企业正文

长不大的中节能:面临怎样的新挑战?

2016-08-09 08:17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凌霖关键词:节能环保王小康中节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了在风电、光伏产业集中投资外,中节能在生物质能源产业也不断发力,2007年,中节能投资逾2.4亿元的宿迁生物质电厂并网发电。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节能的生物质能源营业收入逾8亿元,占清洁能源发电板块收入的近20%。

这种布局,使清洁电力板块一直占据着中节能的主要营业额。到了2015年上旬,雾霾催生了华北地区煤改气市场,嗅到商机的中节能子公司六合天融环保科技公司迅速与河北廊坊、保定等地市政府对接,自带数十亿资金,意欲承包煤改气市场。

当时,华北地区的煤改气市场一直被民企能源巨头新奥所占据。但中节能的进军,在新奥高层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谈到中节能时,新奥方面并不愿意多说,只是用了几个词形容。“强势”、“迅速”、“不可思议”。

即使在中节能高层,也很少有人知道煤改气业务。但中节能内部人士曾表示:“集团业务板块众多,又相对独立,在集团战略规划下,每个板块自主发展,做大做强,为主营板块积累经验。”

这种权利下放的管理逻辑,避免了中节能的扩张避免了繁冗的决策审批,一方面,它并不给竞争对手过多的反应时间,就悄然抢占了市场。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各个节能板块各业务板块看起来更像一个独立的商业帝国,在体量上的高速增长。

身份转向

在2009年之前,中节能的核心业务版图上,整个集团的各个板块分布于全国各地,相对分散。其中风电板块最具规模。

但在总资产上,它不及国电投的1/5。在新能源领域,也面临着民企巨头英利、尚德的强势竞争。如何在竞争残酷的节能环保市场创造核心竞争力,成为高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010年,节能服务概念在国内兴起。在国资委的决策下,中节能与新时代控股的合并,从此以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更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而中节能也从投资商转变为节能服务商。这次合并被认为是中节能的二次创业,也是集团高层非常看重的一次转型。

“选择新时代控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新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它的设计能力和它的施工能力是很强的,因为新时代本身也是三家央企整合在一起的。像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原来就是一级央企。1982年就在海外拓展,这个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所施工。中国新时代的就是机械设计研究总院第七总院,总部在西安,它是机械工业部的设计院,是它在电力施工这块也有很强的设计能力。而当时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的优势是投资运营,两家央企合并以后,整个环节全线贯通了。”一位接近中节能的业内人士表示。

这使中节能获得的并不仅仅是资产规模的扩张。在中节能诸多高管看来,2010年至今的五年,与新时代控股的合并,就如打通中节能的任督二脉一般,使中节能形成了非常重要的能力——针对区域里面所有的节能环保的问题提供这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从这次合并之后,中节能的业务被重新梳理为四个板块。环境保护、节能服务、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四大板块。其中,节能服务细分起来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等,这也被认为是中节能的核心能力。

从那时起,中节能被认为是唯一一家有能力从从系统上审视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中节能高层也寄希望于节能服务产业脱颖而出,创造更多价值。

在中节能内部员工看来,一个企业可能同时存在固废处理问题,或者水流问题,或者土壤修复的问题。那我给你提供这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系统化的、集成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成为了中节能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前提就是只有各个板块做大,积累了足够经验才能相互借力,这种优势是别的公司无法复制的。

当然,这也曾引发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一位《能源》记者采访过的专家表示:“把节能环保一起做本身就是个笑话,环保必然引起能耗升高,节能环保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节能环保一定要针对个案来具体研究,去研究它的能耗怎么样才能够降下来,同时它又是环保的。如果以循环发展的理念,肯定能找到一个有机的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之间要对立?那不一定!”一位节能行业人士反驳到。

原标题:长不大的中节能:面临怎样的新挑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王小康查看更多>中节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