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评论正文

湖南株洲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何陷入“停摆”困境?

2016-08-10 14:15来源:株洲网关键词:污水处理工业污水水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成功运行,拉开了湖南株洲工业污水集聚处理的序幕,为清水塘环境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意外的是,5年过后,株洲工业污水集聚处理却依然进展缓慢。

根据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底前,所以工业集聚区要按规定和实际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时间已然不多,市湘江办日前的通报却显示,我市需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11个工业园区,目前仅有1家启动了实质建设,其余均还没有日程。

污水处理厂建设停摆背后,究竟有什么困境,又将带来什么影响?

改变

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开创了株洲工业污水集聚处理的先河。近几年湘江水质转好,很大程度归功于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65岁的霞湾港居民刘福瑞,对湘江最好的回忆停留在了年少时期。“那时湘江水是清的,鱼很多,我们一群小伙伴在江中游泳、捕鱼、游船,不亦乐乎。”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水塘地区工业发展,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大部分工业污水排入霞湾港。刘福瑞依然记得湘江水体总是不停变换着颜色,“一会儿黑,一会儿红,一会儿白,那时候自来水经常有浓浓的异味,不敢饮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清水塘地区遍布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类等“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持续排放“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在历经数十年的累积沉淀后,霞湾港(排污渠)底泥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成为株洲乃至湖南最大的工业排污口,株洲曾经因此而戴上“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2007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实验区,株洲以此为契机,高耸的烟囱倒下了,成片的厂房拆掉了,污染企业逐步被拆迁和关停。

最让刘福瑞兴奋的,是清水塘那片路过都要捂着鼻子,满是油污、臭气熏天的鱼塘,被清理填埋,并在鱼塘的原址上建设株洲第一个工业污水处理厂。

2011年6月,投资3亿余元的株洲清水塘重金属工业污水开始试运行,每天可净化污水3万吨。

它将清水塘多家重点污染企业的17个排污口,通过污水处理厂的管网进行截断,所有工业污水统一归口到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利用厂进行深度处置,最终实现“一个口子排放、一个标准排放”,这意味着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湘江,给清水塘工业区企业污水排放安上一道“双保险”。

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开创了株洲工业污水集聚处理的先河。近几年湘江水质转变良好,很大程度归功于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滞后

我市共有11个工业园区需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但目前仅有攸县工业集中区已开工建设

在企业不断关停、搬迁,清水塘走向转型升级的同时,株洲各区县的工业园区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株洲各类工业园区已有十多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水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表率作用并未深入到其他园区,五年里株洲对工业污水处理的建设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市排水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株洲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依然只有清水塘一个。”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条就明确规定:2017年底前,必须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

原标题:我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陷入“停摆”困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工业污水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