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技术正文

基于热电厂余热利用的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设计与效益分析

2016-09-05 11:29来源:暖通空调作者:贺继超 袁野关键词:余热利用热电厂建筑节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区域能源系统的效益分析

3.1能源与环境效益

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着眼于项目整体,通过多种节能技术的优化整合并选择高效设备来实现节能减排效益,具体措施包括:

1)采用热电厂的发电余热制冷,减少制冷系统的电耗;

2)采用冰蓄冷技术,实现电力削峰填谷;

3)选择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设备制冷性能系数>6.1;

4)采用大温差冷水循环系统,降低区域供冷管网的冷量输配能耗;

5)电制冷机采用10kV高压启动,避免了电力的降压损耗;

6)选用效率高于80%的变频高效冷水、冷却水循环水泵,冷却塔采用变频风机。

与传统的电制冷系统相比,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如表7所示。表中减少用电量是指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利用热电厂余热的制冷量折算为电制冷时所消耗的电量,转移用电量是指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的融冰制冷量折算为电制冷时所消耗的电量。电力与标准煤量的折算系数取2015年全国6000kW及以上电厂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0.315kg/(kW•h),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取2.62,0.0085和0.0074t/t。

由表7可见,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相对传统电制冷系统每年可节约9207t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年减排量分别为24124,78,68t,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3.2经济效益

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的建设期为4a,第5a达到生产所需的供冷量(第1~4a分别达30%,50%,70%,90%,第5~20a达100%)。项目计算期为20a,设备与房屋的折旧年限分别为25,30a。系统的建设费用如表8所示。

表8项目建设费用

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申请银行贷款占总投资的65%,其余35%以自有资金解决。项目所在地的热价为52.68元/GJ,水价为7.15元/t。供冷系统运行需配置的人员数为80人,年人均工资及福利取10万元。当售冷价格为223.6元/GJ(含税)时,系统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表9所示(所得税率为25%)。

注: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的行业参考指标为5.0%。

由表9可见,当售冷价格为223.6元/GJ(含税)时,年销售收入27561.37万元,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可达到6.93%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的要求,实现盈利。

4结语

基于北京市某金融商务区的建筑冷负荷及用地规划特征,充分利用附近热电厂的发电余热,将吸收式制冷技术与冰蓄冷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基热电厂余热利用的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和电力的削峰填谷。

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相对传统电制冷形式每年可节约9207t标准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年减排量分别为24124,78,68t,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当售冷价格为223.6元/GJ(含税)时,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到6.93%,实现盈利。

该项目作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区域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中因地制宜地利用区域能源资源,通过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节能减排效益。其中的理念和经验可为区域能源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原标题:基于热电厂余热利用的复合型区域供冷系统设计与效益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余热利用查看更多>热电厂查看更多>建筑节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