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塑就协同治理新标杆 京津冀下活生态“一盘棋”

2016-09-17 11:10来源:中国环保在线作者:筱阳关键词:生态修复环保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八达岭到司马台,再到金山岭,作为古代北京的军事防御屏障,早已闻名遐迩。如今,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典型样本,京津冀三地正紧密携手、深度合作,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座“绿色长城”正在迅速崛起。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投入不足,水源如何丰沛?近30年来,京津冀水资源量减少113亿立方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缺水,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大制约。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连锁反应。水量小—水污染—水短缺,恶性循环。森林—湖泊—湿地减少,一个个盛水的“盆”变小,水安全亮起红灯。

“水病”似血脉不通,雾霾致呼吸不畅。2013年,京津冀的空气质量一半以上时间不达标,北京重污染天气比例16.2%。卫星云图上的“灰锅盖”、显微镜下的霾颗粒,一次次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给超载的环境减负,让脆弱的生态坚强,三地全力压煤、控车、降尘。

然而,空气会串门,水流能跨界。无论是快见成效,还是解决根本,治污都需三地联手:既要自扫门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现实问题倒逼制度设计,打响绿色保卫战,集结号嘹亮催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生态重建带来一次历史性机遇。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一张“生态蓝图”管到底,三项“协作机制”做到位。过去,各摆生态区、产业区,区域间“绿屏”断裂、“绿廊”错位。

迎来“绿色时代”

早在2015年12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称《规划》)发布,《规划》中提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在2020年便可初步摆脱雾霾的困扰,迎来“绿色时代”。

《规划》中明确了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六大重点任务、生态保护五大区域等。其中明确指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这些问题是当前及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力争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大气、水、土壤防治目标;到2020年,区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等。

《规划》还首次规定了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红线,给出了具体的浓度限值,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将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据监测,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地区42微克/立方米。这也意味着,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水平将达到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水平,雾霾污染大幅下降。

此外,《规划》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区域生态屏障,着力保障区域水安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改善土壤和农村环境,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以及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原标题:塑就协同治理新标杆 京津冀下活生态“一盘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修复查看更多>环保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