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视野】垃圾史演义文明史:爱这个世界 就爱这些垃圾!

2016-09-23 13:06来源:破土网作者:夏永红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系统垃圾运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的生命中如影随形的,除了思念这种很玄的东西之外,还有一种可见的、可触摸的东西——垃圾。那么,垃圾从何而来?垃圾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垃圾配置和社会秩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齐泽克为什么会说:爱这个世界,就是爱这些垃圾?本文为你一一道来。


第一篇

生活垃圾是人类的伴生物。在对史前文明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发现原始人住宅附近堆积的野兽尸骨,这些尸骸加上粪便,是原始人的主要生活垃圾。它们数量不多,种类单一,处理办法更是简单:随手一扔,随处方便,交给大地吸收处理。但大地的吸收速率很可能赶不上生活垃圾的生产速率,于是这些垃圾慢慢增殖,一旦人们无法忍受,便迁往另一个地方。然而,随着人们的各种财产越来越多,聚居人口也成倍增加,尤其是开始固定的农耕和畜牧之后,频繁的迁徙变得不再可能。人类不得不学会和垃圾相处。曾经有考古学家开玩笑说,人类可能是被迫走向文明之路的,为了应对堆积如山的垃圾,我们才不得不重组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从文明诞生开始,人类社会便分化成了城市与乡村,而垃圾在乡村与城市也以不同的方式被配置、利用和遗弃。在古代乡村,生产和消费基本没有分离,生产的目的主要服务于人对物品的使用,而不是为了谋取利润。人们会在需要的范围内尽可能少地生产物品,同时把物品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地延长,因此,垃圾的生产内在地受到限制。同时,人们也会以各种方式重复利用本来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的物品,吃剩的饭菜被用来喂猪,穿烂的衣服被剪碎成为抹布,或者被捣碎改成棉被。即便是屎尿这样污秽,也通过堆肥成了有用之物,几千年来,中国的耕地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保持着肥力。在此,社会、垃圾与自然处于一个功能性的链条之中,垃圾(粪便)也是农业生产再循环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垃圾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相对平稳地循环流动,一切被社会用尽的物品都会尽可能地回归自然,被自然所吸纳。

但城市对垃圾的配置有着不同的语法。这里,生产与消费已经初步分离,随着分工的演进,物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距离被逐步拉长,中间的流通环节越来越多,每增加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更多的垃圾。在利润最大化逻辑的支配下,物品的更替频率也越来越大,垃圾的产生速率也随之翻倍。更为关键的是,这里的垃圾既不被社会所重新吸纳——它们很少被循环利用,也不被自然所吸纳——城市已经与大地隔离。它们既不属于自然也不属于社会,被凌乱地堆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像丧尸一样在恶性增殖。

对付这些垃圾,正是文明的使命。

原标题:视野|垃圾史演义文明史:爱这个世界,就爱这些垃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处理系统查看更多>垃圾运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