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研究】国内外土壤科学近30年发展过程深度解析

2016-10-13 08:07来源:土壤学报作者:宋长青 谭文峰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科学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结语

近30年来,国际土壤科学研究文献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2006—2013年的发文量占了近30年总量的48.7%,从其发展脉络可看出国际土壤学研究受到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双重驱动。

土壤过程、演变和功能研究从传统的农田土壤学向地球关键带扩展,通过对关键带土壤的物质形成与大气、水、生物、岩石的交换和循环等研究,为理解陆地表层系统变化过程与机理提供基础信息,并融入地球系统科学。

土壤科学研究借助系统科学新思维、物质科学新技术等进一步推动土壤学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使其宏观上更“宏”、微观上更“微”;同时,土壤科学与其他科学、以及土壤科学分支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明显,从而衍生出新的学科点。

土壤生物学的研究逐渐发展为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成为土壤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

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也发现,我国土壤科学与国际土壤科学的发展脉络存在差异。国际土壤科学的发展更强调学科基础,即土壤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突出全球变化、环境污染等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

而我国土壤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突出了区域特色,以土壤地力提升、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污染与修复等问题导向研究更加明确。

随着研究深入,国内外均强调过程与机理,通过机理揭示现象,生物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促进了土壤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新兴交叉学科的产生。

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壤科学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学科齐全,近30年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国际上SCI论文数量比例由1986—1995年的0.6%上升到2006—2013年的14.0%。

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研究目标从自然土壤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转变,研究的时空尺度从全球、区域和流域到土链、田块、颗粒、结构、分子、原子等转变,研究手段则不断地借助于高新技术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转变。

但整体上仍处于跟踪国际前沿的水平,引导国际土壤科学研究方向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未来我国土壤学研究任重道远,我国土壤学者还需继续努力,把握学科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竞争力。

致谢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冷疏影研究员的宝贵建议;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裴韬博士和高锡章博士提供的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和网络图谱;感谢华中农业大学史志华博士在文献资料整理过程中的辛勤劳动。

原标题: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年国内外土壤科学发展过程解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科学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