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合同能源管理报道正文

上海新建工程试水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2016-10-26 14:31来源:中国节能服务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下20米有座“动力之源”

除了照明,这座超级工程,用电量最大的就属供热和制冷了。在上海中心地下20米,一座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成为其重要的“动力之源”,大大节省了以往单纯用电产生的高额费用。而这个“动力系统”采用的也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所谓天然气分布式功能是指将小型高效的发电系统布置在用户附近,利用天然气为燃料发电,同时回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以供热或制冷,实现天然气的“三联供”,综合能效80%以上。

上海中心启动时,为取得绿色认证,特别是高标准的国际认证,必须要采用天然气分布系统。当时委托同济大学做设计,但凭借在分布式能源站上的专业水准,中船重工又接受了同济的委托,早在2011年就完成设计方案。但这样一份方案,让上海中心有点犯难,他们与很多专家沟通后都说实现不了,没办法招标,设计要求太高了。

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王凯提出,能不能做合同能源管理?“我们是做设计的,按我们的标准来做,算它的效率和收益,因为成本是公开的,我们挣得不是垄断的钱,是效率的钱,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来实现。”王凯说,他们把盈利能力、投入向上海中心公开,定一个原则,不让业主方犯错误,保本微利。按照设计,当上海中心用电负荷达到80%以上时,前置的50%电力负荷由分布式供能系统提供,这部分用电成本远远低于电网成本。

什么叫用电效率高?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发电时,同时提供热和冷。“如果不用这种方式,用户去电网买电,再用这些电发热制冷,成本是累加的。而三联供是并行关系,复合效率达到80%,可以把所有的能源吃干榨尽。”据测算,与从电网购电提供冷热电能源相比,天然气“三联供”每年节约标煤约1258万吨。

上海中心的标准非常高,在那么小的空间内,一般人不敢尝试“三联供”。上海中心会说,“你做完了谁来运行呢?”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责任没办法界定,因此双方也是一步步逼着朝着合约方式推进。“我来投资,然后把电、热供给上海中心,比上海中心从电网上买的电按照空调效率转化成的热和冷都便宜,才能接受;对上海中心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几乎不需要操心。”

王凯说,要想在上海中心项目上挣到钱很难。一开始,他讲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上海中心并不接受,他们要的是最好的技术,要展现技术能力和综合国力,所以这种方式不敢轻易使用。“我们主要想在上海地区形成普遍的影响,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新建项目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亟待推广

“十一五”以来,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量评估制度,但一般的建设单位考虑项目投资能力,以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入节能设计目录、设计标准的滞后性等多种因素,新建工程仍然使用非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存在较大节能空间。

上海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会长屠利德表示,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公司可以从工程设计阶段介入,通过系统的节能设计,高能效设备和产品的采购使用,最大程度的实现系统节能,提升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大幅降低能源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前实现节能量。由于多数建设项目设计、工程、运行管理三个环节存在脱钩,没有一家单位为业主的能源消耗负责,因此很多新建工程竣工之后就变成高能耗项目。按照现有政策规定,新建工程至少要运行3年后才能实施节能改造而后享受奖励政策,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同时,有利于解决项目投资不足问题。项目从审批到开工一般需经过2年左右时间,期间新的节能技术会不断涌现,设备能效标准会有更新。但使用新的高效用能设备、技术,将带来项目投资增加,而一些大型企业一旦项目审批完成追加投资相当困难,从而影响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合同能源公司可以垫资实施项目,解决了由于采用新的节能技术、节能设备增加建设单位投资的问题。

凌伟沪表示,其实合同能源管理是个“舶来品”,从国外引入时也按照国外模式,基本做改建或者改造。但在实际发展中,国内外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整个节能减排服务的产业环境国内国外不同。欧美甚至是日本,整体建设步伐已经很慢,没有太多新建建筑和工业、交通投资,但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众多新建的基础设施远远要比国外多。

据有关方面透露,上海全市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亿-4000亿元之间,每年新增能耗200多万吨标煤,绝大多数项目涉及用能工程,如果每年有50%的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按平均提高节能能力15%计算,每年可减少用能30多万吨标煤,减碳75万吨。

据了解,目前上海还有虹桥国际会展中心展厅照明项目、上海天马微电子工厂能源站建设项目也采取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部分建设项目单位、节能服务企业也期盼上海正式出台政策,支持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应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认为,上海率先在新建项目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将引起整个行业的重大变化。“过去节能注重的是存量,对增量部分关注确实比较少,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今天的锅炉上马,明天就要改造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造成很大的浪费,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延伸阅读: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发操作流程

原标题:上海新建工程“试水”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合同能源管理查看更多>节能服务公司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