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保资本评论正文

【观点】本轮PPP与传统BT的“十大”差异

2016-11-03 09:15来源:PPP知乎作者:郑大卫关键词:PPPPPP项目BT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差异之八,政府成本负担不同。传统BT项目成本为建设和融资成本,部分项目竞争程序形同虚设(中标方往往为政府控制的内部企业),部分施工企业故意做大成本,导致政府承担高企的项目成本。部分项目投标人采用低价竞标,再以种种理由倒逼政府提高价格,或者肆意低价转包和分包,使得项目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导致政府后续运营成本高企,损害政府和公众利益。因此传统BT难以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难以做到物有所值。

本轮PPP强调政府和社会资本收益共享和物有所值。社会资本参与PPP获得的合理但比较稳定的收益,超额收益将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享或全部返还政府方,一定程度将降低政府成本。所以在本轮PPP中没有暴利,但可以给社会资本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在此社会资本在投资PPP项目时应摆正心态。

差异之九,社会资本投资风险不同。前些年,部分地区盲目投资,政府换届互相推脱,回购款未纳入预算等原因,导致BT项目无力回购和拖延付款的情况时有发生。本轮政府付费PPP项目必须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纳入年度预算和跨年度财政支出,政府付费保障性较强。涉及使用者付费项目,社会资本也可通过政府承诺方式,如采用影子收费,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同时,社会资本可与政府就项目风险充分识别和分配,通过风险转移等手段降低自身无法管控的风险,如项目前期动拆迁、政府变更产出要求,地方政府针对本项目的政策变更等。社会资本只要具备履约能力达到绩效标准,应可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投资风险较传统BT风险明显降低。

差异之十,融资政策不同。根据四部委财预[2012]463号要求,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已对一般BT项目停止融资。对于本轮PPP,大部分金融机构态度积极,鼓励参与融资,如浦发银行2016年公司信贷投向政策中,明确将合规性PPP项目融资列为投放重点。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逐步转变思路,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融资方式,加大PPP融资的力度。

不可否认,传统BT是时代的产物,近20年来对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采用BT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率。但BT存在先天的不足,实践中不规范现象屡屡发生,特别是当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其弊端已现。本轮PPP相对传统BT具有明确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这场PPP大潮就是明证。业内各界都希望PPP可持续发展,规范化运作是的重要前提,我们坚信市场将越来越规范,穿着PPP华丽外衣的“拉长版BT”市场上越来越少。

作者:郑大卫,浦发银行总行项目融资主管

延伸阅读:

财政部及发改委两套PPP项目操作细则有不同 引市场担忧

原标题:【独家】郑大卫:本轮PPP与传统BT的“十大”差异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