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垃圾分类该如何走出知易行难的管理困局?

2016-11-09 10:44来源:中国商报作者:张玉胜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处理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与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已经16年了。但有媒体调查发现,居民“一视同仁”地垃圾乱放和环卫工人“良莠不辨”地混装拉运,依然是城市管理中垃圾清理的常态。

是什么导致8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16年来的“原地踏步”?垃圾分类又该如何走出知易行难的管理困局?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垃圾分类”明明是一件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缘何总是叫好不叫座?究其举步维艰的缘由,不外乎三方面:一是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薄弱,缺乏践行垃圾分类的动力与积极性;二是政府缺失动真格和精细化的务实推动举措,让人们看不到管理者真抓实干的决心和诚意;三是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让垃圾分类在“最后一公里”功亏一篑。

要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关注与践行的积极性,必须着力提升其对垃圾分类重大意义的清醒认知。基于“垃圾是没有放到正确位置的社会资源”的科学常识,对民众的垃圾分类教育,不能止于“讲卫生、防疾病”的生活习惯培养,更需从“保环境、防污染”的资源再生层面,认知其惠及民生福祉和助推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相关知识、信息的普及与传播,并通过图表说明、数字对比及正反案例的形象宣示,让人们对垃圾分类由感性认知固化为理性思维。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遍布各行各业,延及子孙后代,不能只将其视为部门工作或权宜之计的短视考量。今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显然是向社会表明了抓好垃圾分类的措施与方向。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与民众的相向而行、行政与法治的多策并举。近年来一些地方实施的“垃圾快递员”、“绿色帐户行动”及“垃圾积分换物”等创意性措施,当不无调动民众参与垃圾分类热情的激励效应。日本鼓励民众举报,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最高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4万元)的《废弃物处理法》,同样可为我们借鉴。

原标题:如何让垃圾分类不再“原地踏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分类处理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