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倒计时!千亿级碳市场呼之欲出

2016-11-15 09:52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顾 阳关键词:碳市场碳排放权巴黎协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按照规划,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门槛在年标煤消耗量1万吨以上。此前颇有争议的新能源汽车的配额也将被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体系中。

由于碳配额分配关系到相关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影响各方参与碳市场交易与建设的积极性,其分配方案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的两级管理体制,即中央层面确定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法,省一级层面管具体分配、履约监管,保有部分配额支配权。

据悉,目前配额的免费分配办法,采用基准线法和强度下降法两种方法,以基准线法为主。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两个思路均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未来统一碳市场建立应具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以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及一致性。

不过,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有专家建议,在控制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前提下,不同地区应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同时,碳市场覆盖范围也应从目前石化、化工、建材、高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逐步扩大到更多行业中,发挥好碳金融的杠杆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悉,未来全国将保留7家至8家国家级交易机构,承担全国统一市场的交易服务任务,企业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家机构进行交易。目前,中央正在积极筹备配额注册登记系统,这一系统将由地方代管。

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强度

我国碳交易试点开展以来,企业对于“碳交易”的认识,已从最初的概念层面逐步认可其是可以实际操作与盈利的金融工具。不过,专家指出,尽管企业可以通过碳市场交易获得合法的碳排放权利,但制度设计的初衷仍是在于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的强度。

据悉,在纳入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2600多家企业中,石化或化工企业有146家。仅上海一地,就有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以及巴斯夫、拜耳等45家知名石化和化工企业。

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石化和化工行业参与碳交易是大势所趋,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位石油业研究人士表示,无论是以排放总量还是排放强度为约束性指标,对行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企业运用得好,就能带来收益;如果用得不好,那将要面对众多潜在风险。以前企业竞争拼的是设备、是能耗,将来还要加上碳排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碳市场管理部副主任张昕认为,无论是石化和化工企业,还是燃煤发电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要学会通过碳交易及碳资产合理、精细化的管理,双管齐下实现低成本的减排,而不是仅通过“付费”来实现减排目标。

“碳市场实际上就是给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设定排放上限,企业如果在排放上限以内,就可以通过节能减排获得富余的配额,这些富余的配额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价信号会促使一些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产业较快发展。”蒋兆理强调。

来自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一度突破400ppm的关口,而上一次超过这一数值至少是在约300万年前。

“突破400ppm意味着什么?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加速逼近2℃温控目标的临界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强调指出,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留给我们的时间已十分有限,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与时间赛跑。

延伸阅读:

碳市场交易体系构建进入冲刺期 一揽子政策将落地

原标题:千亿级碳市场呼之欲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排放权查看更多>巴黎协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