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浙江试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2016-11-28 11:41来源:浙商网作者:虞珊珊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的金秋,稻浪阵阵。而在浙北某村,耕种了多年的稻田却抛了荒。为什么呢?

“不是我们不愿意种,而是这里的稻田已被镉污染,种出的稻米不能吃啊!”当地村民无奈地告诉记者。

近日,浙江出台《浙江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十三五”规划》,今年开始,浙江在11个市各选择一个县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各建立核心试点基地100亩,建立示范基地1000亩,形成一批经济合理、技术成熟、易推广实施的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模式。

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手段有哪些?市场上的稻米到底安不安全?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专门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专家——郭彬副研究员。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

尚处探索阶段

“土壤一旦被污染,再把它修复到原来的状态,基本已无可能。这就好比将一滴墨汁滴在水里,再让这杯水恢复到原来清澈透明的状态非常困难。实际上,土壤修复比这种水体修复还要难上百倍。”郭彬表示,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我省相继出台的政策也均是坚持预防为主。

说起土壤污染的治理,很多人都会想到洗土、换土这种的方式,但由于每亩修复成本高达几十万元,仅在日本少部分农田采用过,而对于中国上亿亩的污染农田来讲,是不切实际的。

相比而言,植物修复的成本就小多了,因而成为目前国内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要手段。郭彬介绍,科学家们四处寻找那些喜欢重金属的植物,吸附重金属能力特别强的这类植物被称为超积累植物。

不过超积累植物也有它的瓶颈。从30多年的实践看来,成功实施的商业案例还很少,主要问题一个是这些植物的后期处理问题;另一个是修复时间很长,往往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长。对此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边生产,边修复”的模式,即将超积累植物和农作物兼作、套作或轮作,在修复同时还能生产一部分粮食。

种蓖麻种牧草

土壤修复要大家合力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政府、科研部门和农民需要三者协同合力才能顺利开展。”郭彬认为,国家出政策和资金,科研部门出技术,而农民还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还未调动起来,这是土壤污染修复当前最大问题。

“我们近些年来一直在参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郭彬说,“虽然有的农田水稻不能种了,但这些污染土地还是可以给农民带来价值的。我们给当地农民送去了一批观赏性好、对重金属吸收能力强苗木品种,只要按照常规管理办法种植,长大后再让苗木公司收购,移栽到高速公路绿化带就可以了。”

近些年来,浙江省农科院在这方面开展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方面是按照农业部的整体部署,在浙江省农业厅安排的衢州、丽水和湖州等市的试点县(市),开展稻米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模式研究与应用,另一方面是在污染土壤上种植非食用的、易吸收重金属的经济作物,比如蓖麻,生产的蓖麻油可作为工业用油;高生物量牧草,可作为生物能源材料。这些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收特性,土壤修复效果也很好。

温馨提醒

吃米,产地最好多样化

郭彬介绍,我们食用的稻米到底安不安全,这里存在一个重金属限量标准问题。同样以大米为主食的日本,他们的大米镉限量是0.4毫克/千克。而我国执行的是更为严格的0.2毫克/千克大米镉标准。目前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大米都低于这个标准。即使少量大米含量超标,含量也在0.2到0.3毫克/千克之间,是轻微量的。

如何吃更安全呢?“只要不长期食用这种产地来源单一的轻微超标稻米,就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风险。”郭彬建议大家在购买大米的时候,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

延伸阅读: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设备亟待完善

原标题:浙江试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