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北京11条段黑臭水体已治理完 力争18年消除

2016-12-07 13:53来源:北京晨报作者:王海亮关键词: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治理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实小学生写信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治理了,今年3月亮马河四环至五环段截污工程已经完成,小学生的请求让我们更加快了治理的步伐。”郑俊说。她介绍,今年上半年,该河段沿线22个入河污水口已全部截流。可以说,早在上半年就已经闻不到臭味了。亮马河东四环外进入坝河4.5公里河道的清淤和绿化工作正在进行。

难点 最头疼找不到偷排污水源头

郑俊说,黑臭水体治理中,最头疼的是往往找不到偷排污水的源头。沿河两岸的小商铺排污倒是能很快发现谁是“始作俑者”,但南北向的酒仙桥路-星火西路让他们犯了难。

郑俊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城乡结合部,市政污水管线不健全,沿线地区通过一条雨水明沟排水。到后来修建道路时,雨水明沟改成了暗涵排水,但沿线的企业、商铺仍有将污水接入雨水管线的行为。“我们和排水集团多次摸排,但这条雨水管线里的来水很复杂,很难梳理清楚污水的来源。”

为此,朝阳区水务局还想出了封堵污水口的办法,看雨水管沿线哪里冒水,哪里可能就是污水的源头,但考虑到沿线地区的排水安全,最终还是采取“串糖葫芦”的做法。也就是用污水管线将沿线污水口串联起来,通过污水提升泵站,在入河之前把污水全部截入市政污水管线,送至酒仙桥再生水厂进行处理。

郑俊表示,亮马河四环路外河段两岸居民居住密集,所以该河段还没有按规划治理,暂时只能采取这种“末端治理”的方法,等条件都具备时,再彻底截污。

记者看到,直到现在,亮马河沿岸商铺依然有随手倾倒脏水和垃圾的,两岸路过的人也有随手往河里扔垃圾的。对此,郑俊表示,将有河道保洁人员定期进行保洁,同时也呼吁市民要爱护河道,珍惜辛辛苦苦治理好的水环境。

进展 11条段黑臭水体已治理完

北京晨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全市黑臭水体治理正在进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8条段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建成区已开工52条段,占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数的91%。北京晨报记者探访了离亮马河跃进闸不远的将台洼沟。北京排水集团在朝阳区一共要治理26条黑臭水体,将台洼沟是最先完成的“1/26”。

北京排水集团基建分公司工程部部长蔺西锋介绍说,将台洼排水沟是亮马河的支流,每天污水流入量为3000立方米,都是周边驼房营等地区的企业、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因为污水不经处理在此流淌,而变成了一条臭沟。虽然临近沿河没有居民区,但其“黑臭”对周边流域河道有影响,也污染了空气。现在,流淌来的生活污水已被“藏”到了沿河道铺设的地下管道里,输送到附近的酒仙桥再生水厂进行集中处理。

在七棵树路的京包铁路桥下,记者看到在排水沟的起点处有一个棚状的污水处理设备。“我们在这里设置了跌落式的截流槽,将污水引入混凝土管道,走470米的路就能到达酒仙桥再生水厂。以后只要不下雨,这条沟就是一条干沟,不会再有臭味和黑水。”

除了已完工的朝阳区将台洼排水沟外,房山区吴店河,大兴区黄土岗灌渠、葆李沟、北小龙河、新建排沟,丰台区造玉沟,顺义区顺三排水、小中河、方氏渠、月牙河这10条河段也已完工,共计11条,其他河段治理正在加快建设。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力争在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区、城市副中心及上游地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

北京黑臭水体共有141条段

今年开春,家住驼房营南里小区的小学生朱彦澎给市水务局写信,这封信摆到了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的面前。市水务局判定,朱彦澎说的“家门前的臭河”是亮马河东四环外河段。潘安君很快给小朋友回信:“预计今年9月,你家门前的小河又将恢复水清岸绿的怡人景观。”

类似这样引发小学生向水务部门“投诉”的“臭河”,“学名”称为“黑臭水体”。去年8月以来,本市组织了专业评估检测机构全面摸查了辖区范围内505条河道水质情况,筛查确定本市共存有黑臭水体141条段,总长度约665公里。其中建成区黑臭水体57条段,长度约248公里;非建成区黑臭水体84条段,长度约417公里。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将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措施,对全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延伸阅读:

北京污水处理宜改变“重水轻泥”思维

原标题:小学生家门口的亮马河不臭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黑臭水体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治理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