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报道正文

全国第一个海绵城市科普基地落地三亚

2016-12-12 11:03来源:三亚新闻网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三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科普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与数十年灰色城乡发展模式相对应,形成反转态势,是对灰色发展、粗放发展模式的否定,代表着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方向,是发展内容的全面创新。因此并没有太多以往的建设经验可以汲取,并且海绵城市建设需借鉴各国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技术体系,并与国内国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抄袭、照搬。

  对此海棠湾投资开发集团方提出了将一些具体化的技术,用最小的成本,展示到地面上来。从而让大家都能亲身体会海绵城市到底是怎么一个项目,到地下又是如何运行的一个过程。通过更直接的观察,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特点以及效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个原本隐藏在地下的各种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一一被搬到了地面上,并加上了具体的内容介绍,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海绵技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大家面前。“你看,如果是一般的路面,在降雨时路面会形成一层水膜,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积水,而这种新型的透水铺装,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上的餐巾纸贴到地面上并没有太明显的湿痕对不对?这就是透水铺装的功劳。在下雨天有着极其显著的防滑效果。”现场的技术工人介绍,“拱形雨水调蓄装置,包裹一层层碎石层,经过这一层层的过滤净化,最终存储的水质极高,且能够存储很长的时间,理论上有3年的保质期。”据了解,这种拱形的结构,仿造了古代的坎儿井结构,可以大规模自由调节,结构极为稳定。

  记者还看到生态树池的模型,这种生态树池非常适用于老城区改造。以点概面形式的海绵体结构,适用性极为广泛,在拥挤的老城区也能很好地发挥功效,将真正达到“挤海绵”的功效,在有限的条件下大做文章。技术负责人兴连连给我们介绍着他们的成果,“最终的雨水我们将它汇集到这个人工池塘里面,然后通过水泵抽取进行科普基地的浇灌和降雨模拟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水池也算是我们对河流、湖泊、地表水治理的一个小小的试验。”

  经过这一系列参观,以及现场技术耐心的讲解,现场的人都对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如何运行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可谓是收获颇丰。

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里已建成的海绵体路面

12月11日,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项目负责人娄城铭在介绍海绵体横截面组成。

延伸阅读:

全国十五个省市海绵城市近况

原标题:全国第一个海绵城市科普基地落地三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三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