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保督察问责能否还碧水蓝天?

2016-12-16 10:47来源:荆楚网作者:伍文胥关键词:环保环保督察环境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13日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获悉,截至12月10日,7个督察组共受理举报8657件,经梳理合并,累计向被督察地区转办5462件。被督察地区完成查处1893件,其中立案处罚1479家,处罚金额6614.16万元;立案侦查213件,拘留112人;约谈1100人,问责687人,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各地一段时间以来,受理举报达8657年,累计向被督察地区转办达5462件。数据是直观的,让公众一目了然,中央环保督察把决心体现在了切实的行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被督察地区完成查处、立案处罚、立案侦查、拘留、约谈、问责的案件数量及人员数量上同样可以形象的说明的第二次中央环保督察成效不比第一批差。事实上,这并不是最终数据,在彻底完成第二批督察之前,必然还有很多新的案件将被受理,更多的人员受到约谈、处理。

实际上,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只是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实施督察进驻,督察火力仅仅瞄准几个省市,无疑有利于火力的集中,以实现在有限的督察时间范围内确保督察的全面、彻底、干净利落。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形势严峻,如果不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措施,就无法产生强大震慑力,真正发现问题线索、督促问题整改,确保督察达到广泛而深入的震慑效应。另一方面,问题存量较多,特别是一些地方举报渠道较少,如果中央环保督察组没有进驻和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必然导致这些信访件长期积压,可能滋生更多问题,甚至是群体性冲突,加剧社会矛盾,让环保整治形势更加严峻。事实上,即使是新的环保法出台实行,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环保整治不力,导致违法排污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突发性的大规模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仍有发生,凸显了一些地方政绩观仍处于扭曲状态,仍没有从思想上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

环保督察问责能否还碧水蓝天?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的力度之大,唯以数字能充分说明。半个多月来,7个督察组已完成省级层面督察,约谈275名领导,其中省级领导就多达163人,走访169个部门和单位,调阅资料2.8万余份,高强度的工作力度,全覆盖的进驻约谈,全渗透的抽查了解,旨在充分彰显督察决心,充分掌握问题线索,充分实现督察目的,充分化解积压案件,畅通各级各地环保监督、执法渠道,确保问题得到彻底整改,问题责任人得到从严处分。但必须十分清楚,环保督察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督察本身,在于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形成“不敢”;然而又不能止于此,要还公众碧水蓝天,光靠中央和地方的环保督促显然力不从心,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还须让各级环保监督、执法部门深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环保体系建设,促使形成全社会的环保自觉,培育公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强化环保奖惩机制落实,引导环境问题根本解决,生态环境得到根本保护,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根本贯彻。

稿源:荆楚网

作者:伍文胥

延伸阅读:

人民网评:环保督查“问责名单”中到底有谁?

原标题:伍文胥:环保督察问责能否还碧水蓝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环保督察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