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全国PM2.5监测网全面撒开 监测数据还敢造假? !

2017-02-07 11:45来源:科技网作者:李禾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监测数据PM2.5监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卫星环境遥感监测已在国内多领域应用。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李倩博士说,北京的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可实现对国内主流环境卫星的接收、数据处理和产品生成。

“我们建立了一个颗粒物遥感监测网络,分为卫星遥感和地基遥感两部分。卫星遥感是自上而下对颗粒物、灰雾等大气成分,污染过程进行监测;地基遥感激光雷达用的比较多,利用光学监测手段可看到污染层叠分布和污染输送。”李倩说,现在京津冀区域污染监测一体化,卫星看到的是区域、水平分布,雷达看到的是污染物垂直分布,形成了区域三维立体监测网络。

李倩强调,遥感不仅可做定性监测,结合气象模式等,还能发现不同风向下,外界与北京间的跨境传输,突发事件的环境影响。“在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我们利用静止卫星看到了爆炸产生的烟尘,看到它向东、向北扩散的过程。”

数据是预报预警系统的基础。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我国还建立系列雾—霾预报预警模式,2013年开始推广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获得100%的区域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75%以上区域内城市预报准确率。

“十三五”期间站点将更密集

“未来环境遥感监测发展方向还体现在广度、深度和精度上。”李倩说,广度指监测范围越来越大,之前仅在京津冀范围,现已扩展到周边7省市;深度指新卫星不断投入应用,在监测时间和频率上将有更大优势;而精度,指随着遥感技术改进,遥感算法提高,反演精度也会提升。

一般来说,城市布设点位越多、越密集,越能客观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对此,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说,“十三五”期间,将对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网点进一步优化,更能客观反映空气质量情况;将建设16个空气背景站点、96个空气区域站点,建一些颗粒物组分站和光化学监测站点,通过超级站的建设更优化空气质量站点布设,更好发挥作用。

据悉,在大气科技项目设置上,2017年,我国将继续开展大气自由基及纳米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测量技术、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等研究,在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方面,开展燃煤电站、冶金和建材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民用燃煤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等。

延伸阅读:

诊治雾霾也能拍“CT”?1500个微型监测站来助阵!

治霾˙京津冀在行动:看PM2.5监测设备如何运转

原标题:全国PM2.5监测网已布好 对数据造假说“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空气质量监测查看更多>监测数据查看更多>PM2.5监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