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全文)

2017-02-16 11:18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生态文明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培育生态文明良好社会风尚

倡导文明、绿色的行为方式,树立生态文明全民意识。培育厦门地域特色生态文化,加强自然标志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掘生态文化载体,实现生态文明共建共享。以厦门市底蕴丰富的闽南文化、闽台文化、中西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化被动为主动,推动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自发自觉性,使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中。

(一)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1.树立生态文明全民意识

以决策层面作为切入点,加强城市管理者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的教学力度,将生态文明内容列入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课程,定期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较深入地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务员任职培训应当安排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编制具有厦门特色的生态文明读本,定期组织生态文明学习培训。

编制适合广大市民普遍阅读学习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方案,让民众明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步骤和举措。定期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制定实施市民生态文明行为规范。

加快开展儿童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养成教育。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根据厦门市各类学校的特点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编写、出版一套适合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使用的环境教育专题教材。大、中、小学校定期组织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托幼机构安排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对企业负责人开展生态环境法律和知识培训,切实落实企业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作为实施主体的精神基础,与构建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任务目标相衔接。全市环保重点企业负责人每年至少接受2次环境教育培训。

2.充分发掘生态文化载体

依托“地球日”、“环境日”、“低碳日”、“土地日”、“水日”、“海洋周”、“环境人居展”“森林文化”等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挖掘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寻求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茶文化的契合点,实施城市精神塑造工程,城市形象传播工程和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在历史文物遗迹区、生态旅游景区、生态产业园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加快建设厦门海洋馆等生态文明宣传示范教育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用生态文化理念来提升媒体传播、文化旅游、文博会展、出版发行、休闲娱乐、文教体育等文化产业。

3.培育厦门地域特色生态文化

加强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健全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建设,在文化空间上对文化遗产实施整体与活态保护。加强对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重要观赏价值的山峰、古驿道、古渔港、礁石、古树名木等自然标志物和历史遗迹的保护。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它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保护,严防对地下文物的破坏。

定期举办闽南文化培训班,对从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建设者、机关干部与市民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建立市、区两级传习中心。充分借用厦门高校及社科团体闽南文化研究力量,建成全国文化生态保护的理论研究基地;成立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料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建立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网站,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和新媒体,大力宣传闽南文化,扩大闽南文化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的影响,依托闽南文化优势,加强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优化闽南文化生态环境,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闽南文化进社区”和“一区一节”对台交流民俗活动。

(二)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消费方式生态化。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绿色采购制度,鼓励使用节能、节水、节约资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以及再生产品,节约使用办公用品,鼓励政府采购产品百分百为节能环保产品及环境标志产品。鼓励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用能、用水定额管理制度。鼓励餐饮、娱乐、宾馆和交通运输等服务性行业提供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品和服务。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再生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公众节能电器普及率及节水器具普及率。以天虹、夏商等流通企业的创新能耗管理为示范,带动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引导绿色消费。

倡导生活方式生态化。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出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争取达到绿色出行占市民出行方式64%及以上的目标。推广节能环保型汽车,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规划建设一批低碳示范社区,鼓励公众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节约照明用电。

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和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标准,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不断提升地下管线集约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形成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加快实施海沧、翔安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和老旧小区、城市道路改造试点。

通过社区教育、学校教育提高垃圾分类的示范效应,鼓励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为;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建立卓有成效的宣传体系和明确清晰的宣传策略;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家人和邻居的行为示范作用。厦门市在提高宣传力度的同时,应该通过正确的分类标识和示范,引导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危险废物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无害处理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