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垃圾分类靠“拾荒者”?怒江州六库垃圾填埋场调查见闻录

2017-02-21 16:10来源:听污染受害者讲故事作者:陆0好汗关键词: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小小年纪也能够帮忙)

这样的童年,是否真的就是他们的快乐?

据了解,这都是附近的村民。

通过这些拾荒者分类出来的金属、塑料、纸皮,就进入回收环节。


(拾荒者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垃圾)


(拾荒者从厨余中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垃圾”)

而在现场,志愿者看到拾荒者还在分类另一种“可回收垃圾”,那就是厨余。

在一些包装厨余的袋子进而,没有腐烂的瓜果蔬菜,被他们用小刀细细地分割出来。

至于这些另类的“可回收垃圾”最终是怎么使用的,志愿者没有得到答案。

无论是哪一种“可回收垃圾”,拾荒者分离出来的,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现场中能够看到的,是更多的没有分类出来的,就成为垃圾山的一部分,被埋在土下了。

垃圾岂能一埋了之?

占地120亩的垃圾处理场,这在山地为主的当地来说,已经是一个大型的公共设施,在当地还能找到多少个这样的适合当垃圾处理场的地块?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全国都在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尽量减少垃圾的终端处理量,以节省填埋所需要的土地,提高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使用率。

直接“一埋了之”这样粗暴的处理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不是还适用?如果没有分类的填埋场能够使用8-10年,通过垃圾减量的方式,减少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进入填埋场的数量,是不是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

垃圾焚烧、垃圾填埋,都只是垃圾的最终端处理的方式。如何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厨余资源化处理等方式,减少垃圾进入这样的焚烧或填埋的环节,甚至是零废弃的可能性,才是生活垃圾的最终的出路。

如果说守着怒江不知保护是一种过失,那守着这巨大的垃圾填埋场而不知道有效利用,又何尝不是一种过失呢?

延伸阅读:

走进花都汇生态公园|看垃圾填埋场变身“绿色资产”

原标题:垃圾山上的童年:怒江州六库垃圾填埋场调查见闻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填埋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