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中山大学的研究成果:MBR膜污染识别与控制及自养脱氮MBR研究

2017-03-13 11:24来源:IWA国际水协会关键词:污水处理MBR市政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膜污染物的源解析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孟凡刚教授课题组一直从事膜污染和新型MBR反应器的研究工作。微生物细胞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PS)及其释放所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一直被认为是膜污染物的主要来源。EPS和SMP组成(多糖、蛋白质和腐殖酸等)和形成机制(微生物分泌和基质降解等)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膜污染机制的认识一直不明确。研究发现:不同分子尺寸范围的SMP具有显著不同的膜污染行为。在0.45 µm-10万Da尺寸范围内的 SMP(主要由多糖组成)会在膜表面沉积,成为关键的膜污染物;而小于10万Da的SMP会透过膜,成为膜出水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同时,借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在膜污染的初期(TMP发生跳跃前),SMP是膜污染物中蛋白质的重要贡献者;而在严重膜污染阶段(TMP发生跳跃后),胞外聚合物(EPS)逐渐成为膜污染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此外,生物降解实验和多组分生物降解模型(G models)的研究结果表明:SMP中的多糖和膜污染物(TMP跳跃后)中的多糖具有非常相似的生物降解行为;而EPS中的蛋白质和膜污染物中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降解行为。以上研究表明,膜表面微生物自身分泌的EPS和污泥上清液的SMP分别是膜污染物(严重膜污染阶段)中蛋白质和多糖的根本来源(见图3)。这些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膜污染物的来源及形成规律,另一方面为MBR膜污染控制方法的优化(如反洗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图3. 在MBR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物演替规律示意图

膜污染物的光谱表征

构建膜污染物的原位表征新方法对膜污染的预测与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荧光光谱(E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技术在表征溶解性有机物(DOM)性质及其水环境行为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例如:EEM可以有效识别DOM不同组分间(如:蛋白质类和腐殖质类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复杂成分溶液(如:SMP或DOM)膜污染机理的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基于UV-vis扫描所获得的特征光谱参数(DSlope325-375、S275-295、SR)不但可以表征不同水环境中(pH、钙离子、铝离子)DOM聚集体分子尺寸变化情况(例如图4),而且能够准确预测膜污染趋势及膜污染过程中膜截留能力的变化。这些研究为MBR中污泥混合液SMP的原位检测及其膜污染趋势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延伸阅读:

选MBR还是MBBR?地下污水处理厂两大主流工艺对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MBR查看更多>市政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