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全面治污的广安模式 ——广安市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综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篇

2017-03-15 11:28来源:广安在线作者:许伟琳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治理生活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城乡处处全覆盖

全域全程全面持续治理

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更迫在眉睫。

广安区大龙乡果坝村村民李帮勤家中,常备着一红一绿两个旧桶。李帮勤了然于心,“不可以回收的垃圾放进红桶,可以回收的放进绿桶,分别倒进村里建的垃圾收集房里。”

蒋应洞是岳池县顾县镇胡家庙村的垃圾转运员。每天早上7点不到,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将各个院落垃圾收集池里的垃圾,转运到村垃圾分类减量池进行分类。镇上的垃圾运输车会把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拉走,运送到县上处理。

蒋应洞是广安市2.8万城乡保洁、清运人员的其中之一。这种“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在全市推行。

城乡垃圾治理,核心问题是“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了”。城镇垃圾“多”、农村垃圾“散”。广安市因地制宜,在场镇常驻人口1万人以上的乡镇修建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其他场镇联建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并配备垃圾运输车辆,每个行政村规划1—2个垃圾集中收集点,每个院落规划1个生态垃圾房(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垃圾池(房、桶)4.8万多个、垃圾转运站147座,配备农村垃圾清运车1611辆。

无害化、资源化是生活垃圾处置的好途径。在岳池县排楼乡,每个村都设有再生资源回收站,明码标价收购纸板、铁器、饮料瓶等废旧物品。有了再生资源回收站,花院墙村村民秦中菊再不担心废旧物品占用家里空间。她习惯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有用的送去回收站换些“油盐钱”。

这样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广安市有2000多个,形成了回收、集散、配送、利用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近年来,广安市不断加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设置力度,规划建设区县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设置镇、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除此之外,广安市引入社会资本,建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接收处理除邻水县外的所有城乡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垃圾治理工作中,广安市更重视盲点和死角。广安市主攻城区老旧院落、“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乡镇交界处、边远偏僻山村、铁路、公路、河道沿线等薄弱环节的治理,全力解决卫生老大难问题,真正实现治理工作“全覆盖”。目前,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率达100%,9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全域、全程、全面治理之下,全市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观。

从生活源头抓起

全民共治建设美丽家园

能否彻底治理垃圾污染难题,关键还在人。广安市从生活源头抓起,从一家一户抓起,创新开展“树典型、立标杆”活动,形成全民共治氛围,形成环境治理新常态。

华蓥市红岩乡南湾村,因垃圾治理成了华蓥的明星村。村里道路洁净平整,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垃圾箱,即使是房前屋后的角落,也看不到明显的垃圾。但在3年前,垃圾随手扔还是南湾村村干部头痛的问题。

南湾村大变样缘于一份环保公约。2014年,村委会请村民们一起出点子,把垃圾入箱、每户房前屋后环境“三包”、主人必须清扫鸡鸭牛羊排放在道路上的粪便等一系列规矩写入环保公约,相互监督约束。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组成检查小组,每个季度做得好的家庭会得到一面流动红旗,做得不好的也会在公示栏上“露脸”。没人愿意因乱扔垃圾在村里“出名”。大半年后,公约成为大部分村民的自觉行为。即使有人乱扔垃圾,其他人也会主动提醒。

南湾村是一个缩影。广安市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写进村规民约,镇、村、组、户层层签订“三包”责任书,确保农民自主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村民保护、爱护环境的卫生意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治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格局。

在“树典型、立标杆”活动中,一批街道、乡镇、村庄和市场成为示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治理经验。而越来越多的广安市民,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好习惯。

“经常化宣传、形象化教育、示范化激励、制度化约束”的教育引导机制下,群众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未满10岁的希望小学学生冯圣杰不但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还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懂得了垃圾分类。逛街时喝完饮料,他总是自觉地把饮料瓶放入可回收的垃圾桶。

看着村里越来越干净、漂亮,广安区大龙乡光明村村民陶进喜由衷地赞叹,“村里以前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处脏乱差,现在是垃圾进了桶、保洁员来拉、门口种上花。”

村美、房靓、鸟语、花香,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后,农村环境变了个样,也活络了村民的心思。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村民杜奉兵,谋划着在梨园新村开农家乐。“我们村这么美,开个农家乐,生意一定火。”

在城乡垃圾治理的征程中,全市上下仍在以实干的精神和涌动的激情,不断聚集和升腾起一股澎湃而持久的力量。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广安,正从画卷中款款走来。

原标题:全面治污的广安模式 ——广安市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综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垃圾治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