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汞污染评论正文

我国最大汞排放源仍处监管真空 汞污染防治面临空前压力

2017-03-22 14:41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李静关键词:汞污染汞排放大气汞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1月6日,美国向联合国交存了《水俣公约》的“接受文书”,成为全球首个签署并批准该公约的国家。据悉,该公约在经过50个国家的政府批准后,有望于2016年生效。有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截止到目前,我国汞排放与污染还处于底数不清的阶段,一些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缺失,我国最大的汞排放源仍处于监管失控的状况。作为公约缔约国,中国将面临空前压力。

面临巨大限汞压力

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议题。汞是有毒重金属,它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富集性,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品进入人体。汞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对于孕妇和婴幼儿尤甚。

2013年中期,国际NGO组织联盟———零汞工作组(ZMWG)对9个国家的220名育龄妇女(17岁至53岁之间)的头发样本进行了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很多妇女的人体汞暴露水平显示出了一系列健康隐患。

一项旨在消除汞污染的国际条约已签订。从2009年开始,147个国家经过4年5轮的谈判,今年10月1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最终签署《水俣公约》,更多的国家将陆续签约。

据悉,《水俣公约》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环境条约,它针对使用、释放或排放汞的一系列产品、工艺和行业订立了各种控制和减排措施,还对汞的直接开采、汞金属的进出口以及汞废物的安全储存等作出相应规定。

根据规定,公约将在第50个国家提交批准书之后第90天正式生效。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化学品政策顾问王英预计,《水俣公约》将在2016年左右生效。

专家表示,中国作为首批签署国之一,也是汞使用量和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今后将面临空前巨大的限汞压力。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汞生产国、使用国和排放国。2007年全国汞产量为798吨,占世界汞产量的53.1%,居全球首位。我国汞产量增长迅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汞产量达到1347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汞排放定量定性估算工具包》中的所有11大类59小类排放源在我国基本都存在。现有估算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汞量在500-700吨之间,约占全球大气汞排放量的30%。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的汞污染防治还处于底数不清的阶段,问题较多。首先,基础研究薄弱,对我国汞污染迁移转化过程与风险的认识有限,减排主要技术还依赖于国外,难以为汞的污染控制和减排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其次,汞监测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汞的生产、使用、排放等还没有系统的、动态的统计数据,难以对我国汞污染现状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势必影响减排目标的制定及减排效果的评估;最后,我国现行的大部分汞污染和管理的标准及规范都滞后于实际需要。

江桂斌认为,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对汞的排放控制已经生效,因此在履约过程中必将特别关注中国的减排情况。一方面,可能会设置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含汞产品(如荧光灯、含汞医疗器械等)的生产和出口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也可能对我国汞的生产和使用施加压力,对某些行业的工艺和发展造成影响。

最大汞排放源仍是监管真空

针对《水俣公约》的具体条款,有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详细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挑战。

王英告诉记者,根据公约规定,各国将禁止建立新汞矿,现有汞矿15年内关闭,且不得用于小金矿采金,所有汞贸易应在公约许可的范围内且要有书面协议。

但目前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全球仅有的两个仍在进行工业化汞矿开采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目前通过原生汞矿生产的汞超过1300吨/年。根据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汞使用将少于650吨/年,但到时中国多余出来的汞如何处置也将是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在加纳等非洲国家时有截获来自中国的走私汞;在印度尼西亚的网站上有兜售来自中国的汞。

在含汞产品方面,公约规定到2020年将禁止生产、进口和出口加汞产品,包括电池、荧光灯、含汞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和血压计等,还有部分含汞化妆品、杀虫剂、电子开关。我国尤其在含汞医疗产品方面不容乐观,2010年中国生产含汞体温计1.5亿支,据悉约有一半出口到国外。

此外,公约对于工业生产中汞排放还做了限制:2018年淘汰使用汞的乙醛生产,2025年淘汰使用汞的氯碱生产,逐步减少如VCM(氯乙烯单体)及PVC(聚氯乙烯,即我们经常见的塑料)等的生产。

延伸阅读:

向煤电汞污染说“不” ——专访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钟犁

原标题:我国最大汞排放源仍处监管真空 汞污染防治面临空前压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汞污染查看更多>汞排放查看更多>大气汞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