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一座焚烧厂怎么摆脱邻避?看看这个或许有启发

2017-04-12 10:08来源:东西故事作者:毛达关键词:垃圾焚烧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村民监督需要专业支持

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村民随时入厂监督也是化解矛盾、促进焚烧厂依法运营的必要措施。类似的做法已经在台湾地区及大陆的不少项目中得到实践,乌珠村也可以尝试:凡是有意监督焚烧厂的村民,应该有权随时进入焚烧厂,查看运行情况及环保监测数据。

不过,由于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污染企业往往能通过“忽悠”、甚至造假的手段,欺骗公众和监督者。所以,乌珠村民在监督过程中,最好能够获得独立的环保机构和专家的技术支持,保证监督的有效性。

村民“核心利益”无可回避

依法焚烧除了技术达标、排放达标外,还要做到审批程序合法。在村民向中山市环保局申请到的焚烧厂一期环评报告看,300米卫生防护距离以内,绝不能有任何敏感目标和居民点。

说到这里,座谈会现场的居民马上沸腾起来,因为他们与政府一直就300米是以厂界还是烟囱作为计算起点有巨大的分歧。但这微小的差别,却关系着许多户家庭是否有资格被搬迁、获赔偿的“核心利益”。

我向村民和村支书表示:不可否认,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法律规定得不是完全清楚,就算在专业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但本着维护村民利益的宗旨,村委可以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对防护距离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向政府提出尽量有利于村民的建议。

诚意公参,必至“双赢”

居民很快将焦点话题转移到了焚烧厂三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上。他们抱怨建设单位所做的公参信息没有充分公开——只发布到了相关网站,没有在村子里广而告之,导致很多村民不能及时参与。

他们还抱怨建设单位所做的公众问卷调查范围十分有限,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全面表达村民的意见,所以要求参与问卷的填写,向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提意见。

我当场提议村委会一定要敦促建设单位扩大问卷范围,在保证调查代表性的同时,不拒绝任何一位村民的填写要求。这样做,一定会达成双赢的效果:村民依法表达了意见,建设方和环评方也最大限度避免了因公参出问题而导致后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法律纠纷。而这一方面,好的例子和坏的例子都有,乌珠村应该向好例子靠拢。

另外,因为按照我国环评法规,公参意见并不具有“决定性”,如果村民的意见提得不合理,自然有专家会加以否定,如果建设方和环评方足够自信,自然也不用担心村民所提的任何意见。

看清风险、决心分类

如我一开始所谈到的,垃圾不分类是焚烧需求强的根源,而反过来明确了焚烧的风险,也能增强做分类的决心。

焚烧即使做到达标,也仍然有很高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对此,我已通过较多的文章进行阐述,比较典型的一篇是前年发表在《改革内参》上的《走出垃圾焚烧的泥潭》。所以在座谈会上就没再赘述,而是将相关文章交由村委会复印、参考。

另外,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关于北京市垃圾焚烧社会成本的研究报告,表明:虽然每吨垃圾焚烧的处理费仅为163元,但社会总成本保守估计却达到2253元;其中二噁英致癌健康损失为764元/吨,反映出即使达标排放,垃圾焚烧导致的总体环境健康风险仍非常显著。

正因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努力限制垃圾焚烧。特别是欧盟,最近欧洲议会提出要将垃圾循环利用率目标由65%提高至70%,这意味着未来欧盟国家的焚烧比例绝不可能超过30%。这个目标要达到,必然是要通过充分分类才能做到的。

而许多欧美城市,甚至可以在没有焚烧厂的情况下,让垃圾填埋显著减量,美国旧金山市就是最好的范例之一。该城市在不建一座焚烧厂的情况下,已经实现填埋减量70%的成就,并继续在向“零废弃”迈进。

总而言之,我们越是看清焚烧的风险,就越有动力分类,而分类一做起来,焚烧风险必然降低。乌珠村的村委会及村民,乃至中山市的领导、政府部门及市民要是能就此尽快达成共识,可能焚烧厂的邻避问题会很快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原标题:一座焚烧厂怎么摆脱邻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处理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