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报道正文

三亚植入“海绵”系统 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2017-04-25 08:46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海绵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水收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三亚市的城市特征,三亚制定了本地化的政策和标准,探索热带滨海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经验。依托中规院、土人设计院、海南省院、深规院、德国汉诺威水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等顶尖的技术团队,实时推进各项地方标准、规范、管理办法的编制和PPP项目等各项工作,为三亚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本地化政策、标准支撑。在规划编制方面,除高质量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外,将海绵城市的要求全面、同步落实到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中,形成海绵导向下完整的规划体系。在项目建设方面,探索并总结了具有热带滨海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其它类似条件的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三亚市充分重视发挥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系统引领作用,构建全面的海绵体系,加强东岸湿地、三亚河等大海绵的空间管控和生态修复,利用海绵化道路、排水管渠形成灰、绿结合的中海绵,在地块内部因地制宜建设小海绵,构建了多尺度、全类型的海绵系统。三亚试点区域多为老城区,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治理思路,通过样板工程的建设,对三亚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示范作用,在内涝和水体黑臭治理方面成效明显。

目前,三亚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的政策编制、部门分工、资金使用、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可为其他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城市双修提供经验借鉴。

制度机制探路

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

为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三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改、财政、规划、水务、住建、园林及各区政府等相关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别组成项目督导组、项目融资和推进组、项目资金管理与绩效考评组、项目用地供应组及项目实施组等五个具体工作组,形成部门联动、市区一体的协调推进机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协调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决策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事项,从组织机制上对三亚海绵城市建设起到有力保障,使得三亚市可以快速、全面、有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三亚陆续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其中,《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两证一书”、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实现规划建设的全流程管控。从水体空间管理、城市排水方面、城市防洪和暴雨内涝应急等方面,出台了《三亚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形成对河湖水系、区域雨水排放管控、排水防涝管理机制等。

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审查流程,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三亚市出台了《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正在制定《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试行)》,为三亚本地化的海绵城市设计、建设等提供技术指引。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针对规范规划审查、方案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绩效评估等环节的重要性,拟委托相关咨询机构编制《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办法与政策研究》、《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测评和运营要点》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三亚市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本级财政资金,并积极探索运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建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机制。

实践一年有余,“海绵理念”已深入人心。市区间,湿地、公园以水串联,形成“一河九园”生态体系,“水上森林”尽展蓄水、净水循环功能;楼宇中,屋顶、阳台、立面,逐步生态共享,铺上绿植,种满鲜花,花鸟共生。因为“海绵”,一幅栩栩如生的城市画面正徐徐展开。

原标题:三亚植入“海绵”系统 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雨水收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