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市场正文

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2017-05-03 11:36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工程工业用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电改降低工业电价,解开能耗成本束缚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在7-8元/吨,与4-5元/吨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异。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大致由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构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增长,国际海水淡化成本呈下降趋势。受工程规模、技术选择、能源价格、维护成本、人工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产水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2014年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产水成本区间为5-8元/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平均产水成本6.95元/吨,千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平均产水成本8.15元/吨。由于我国目前以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为主,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实际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在7-8元/吨。而目前国际比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成本可达4-5元/吨,最低为以色列Sorek海水淡化厂(淡水售价仅为3.6元/吨,年生产年能力约2.3亿吨)海水淡化的能耗成本高是束缚海水淡化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万吨级别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法海水淡化制水成本中,能耗占了超过一半的比例。反渗透法中,电耗约为3-4度/吨,占了总成本的53%;低温多效法中,电耗+蒸汽成本占了总成本的56%。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的能源主要由电力提供。其中,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能源以电力为主,一类是由国家电网提供,占工程数量的63.9%;另一类是由本厂自发电设备提供,占工程数量的36.1%。低温多效和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采用电力与蒸汽相结合的能源利用形式,电力和蒸汽均来自其所依托的电厂。高昂的能耗成本造成了过去海水淡化制水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为海水淡化应用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反渗透法成本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低温多效法成本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期电改全面提速,电价下降到合理区间是长期逻辑。2016年9月6日起,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复同意福建、黑龙江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同意北京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同意甘肃、海南开展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等,密集批复了13省市电改方案。业内期待已久的《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有序放开配电业务管理办法》、《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等核心配套文件也落地在即。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政府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作为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直接要求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价格下降。截至2-16年11月底,除了西藏以外,全国其他32个省级电网和华北区域电网都已被列入输配电价试点范围。

已经批复的深圳、蒙西、宁夏、湖北、云南、贵州、安徽七个省市级电网输配电价已经形成了大工业用电价格下降、平均电价下降的整体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居民平均电价与工业平均电价的比价集中在1.5~2.0之间,而中国的该比价则小于1.0。因此我们认为,在电改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未来工业电价回归到合理区间是一个必然趋势,直接带动海水淡化制水成本下降。

5.十三五规划产能翻倍,多方面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从财政、电力交易、金融支持等方面推进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规模为100.88万吨/日,离规划目标还有120万吨/日的差距,未来五年需要新增一个目前的海水淡化市场体量,打开行业增长空间。同时还鼓励沿海地方政府对海水淡化生产运营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引导金融资本设立海水淡化产业投资基金、落实和完善有关海水淡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海水淡化制水参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力支持海水淡化市场的发展。预计各沿海地方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细则,海水淡化应用市场释放加速。

原标题: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水淡化查看更多>海水淡化工程查看更多>工业用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