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市场正文

中国环卫行业(2015-2016):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2017-05-12 08:42来源:固废观察作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生活垃圾填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与城市地区相比,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由表4-2可知,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填埋比例是81.8%,中部和西部地区填埋比例更高,分别是93.8%和92.6%,表明填埋仍然在县城区域垃圾处理中占据着绝对主力位置。


渗滤液处理现状

渗滤液处理技术

当前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稳定达标运行和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新建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中,“MBR+NF+RO”组合处理工艺仍然是主流技术。膜处理技术不可避免产生了更难处理的浓缩液,其他渗滤液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为了探索渗滤液的新处理工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据统计,2015年-2016年11月,国家专利局共授权渗沥液相关专利共336项。

渗滤液设施建设

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方面,一般以EPC总承包或BOT等项目管理形式为主。近年来渗滤液设备租赁模式得到实践。在渗滤液处理设施租赁模式中,中标单位提供所有的设备、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技术服务,保证渗滤液处理达标。业主租赁使用设备,并根据达标的产水量乘以相应的吨处理价格,支付“租金”,属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这种融资租赁模式特别适合于小型渗滤液处理项目和短期应急处理项目,业主能够节约投资,降低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由于租金是分期支付,也能促进中标单位积极保障项目高效运行。预计在未来的简易堆场整治、封场修复和渗滤液应急处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渗滤液处理项目运行

从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来看,托管模式正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这些渗滤液处理项目一般是由城管局等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业主,但是运行维护需要较高技术水平,而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限,难以保证渗滤液处理项目的稳定运行。

在托管模式中,由政府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进行运行维护,保证产水达标排放,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托管合同的约束,政府可以真正起到监管监督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也能实现政府的成本节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填埋气利用现状

我国填埋气利用方式主要是直接燃烧发电。据统计,2015年已经完成立项、招标、施工或并网发电的15项填埋气综合利用项目中,几乎全部采用发电上网的方式,装机容量大多在500~2000  kW之间,一些填埋气项目也尝试了其他资源化路径,例如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采用填埋气深度提纯作为车用和船用燃料的技术,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气综合利用项目采用“供热+提纯车用天然气”方式,也取得了成功。

填埋场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依托填埋气发电项目,开发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和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通过碳交易增加项目的额外收益。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8月2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共有5074项,其中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72项,填埋气精制燃气项目1项。填埋气利用项目总共占我国CDM项目总数的1.44%,是我国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领域。同时,填埋气利用项目属于避免甲烷排放类型中的一种,已经有成熟的方法学可供使用,具备开发CCER项目的条件。

趋势展望

部分城市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要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此举可以有效缓解一些大型城市填埋负荷大,库容所剩无几,新建扩建填埋场又面临土地紧缺、选址困难的问题。对应的,原生垃圾“零填埋”工作的开展将减少填埋恶臭的产生,减少“邻避”效应的产生,同时会直接影响到渗滤液的成分,这有可能开拓渗沥液处理技术新的研发方向。

原标题:中国环卫行业(2015-2016):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填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