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王浩:中国经验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水问题

2017-05-18 11:34来源:新浪网关键词:水污染水资源王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有一方面就是用水总量在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用水量增加了,河流里的生态用水就被严重挤占,造成水环境、水生态的破坏。所以说水资源问题成了中东地区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回顾我们讲的五个区域,“一带一路”的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水问题,但综合来看,也和我们中国的水问题一样四大问题,洪涝问题、干旱缺水问题、水污染问题、生态退化问题这四类问题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共同水问题。

所以中国在解决自身水问题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可以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开辟解决水问题的共同探索。中国的地域辽阔,跨五个气候带,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世界发达国家面临的追问题在中国东部地区面临了,中等发达国家和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东部地区也经历了。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在学习欧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了自己对水问题的解决之道,用6%的水资源,9%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中国解决水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世界很多国家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下面简要地回顾一下中国水资源保障的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用水的微增长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用水总量从1980年4400亿增长到2015年6100亿,用水量只增加38%。而同期GDP增长了30倍,所以中国的用水效率应该总体是高的。就是在整个35年里面用水只增加了38%,可是同期的GDP增长了30倍。中国水资源保障的总体战略就是国家的16字方针,首先是节水优先,加强需求管理,节水也就是治污。第二是空间均衡,做到地域分布上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第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统筹考虑,手段综合,多元同治,全过程控制,水陆协同。最后,两手发力。政府和市场双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中国水资源保障的工作流程主要体现五个阶段,首先进行系统诊断、问题导向,然后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规划。在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理形成合力。在建设的同时注意系统保护面向生态。最后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进行系统管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中国水资源保障经验的基础理论就是不仅要关注自然水循环,也要关注社会水循环,要把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联合考虑。在顶层设计方面,考虑八个层次的问题,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八个层次统筹考虑,以流域为单元。

关键技术方面,一个就是水资源评价,第二是水资源配置,第三是水资源调度,第四是水资源供给,第五是水资源保护,第六是水资源管理,从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的水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科学评价水资源,在全国流域和各省各市各县都做了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了中国任何一个地区有多少水,有多少地表水,有多少地下水,有多少水必须是给生态用的,有多少水是陆域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的。摸清家底是做工作的第一步。中国在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这是水资源评价就不细说了。

在评价的基础上,中国注意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把国民经济和水系统结合起来考虑,把国民经济生态系统和水系统联合起来考虑问题,把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淡化的水、再生水各种水综合地考虑供给多种的对象,包括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城市乡村的各种供水。在多重水源和多种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国管这方面的工作叫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具体技术方法,这是中国近期规划了172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都是在水资源合理配置顶层设计下实施的,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建设了合理配置工程以后,就是运行管理的优化调度水资源,把预测、调度、决策、执行、监测、评价统一地考虑起来。对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能源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按照多目标评价计算的方法来合理地优化调度水资源问题,取得最大的效益。

原标题:王浩:中国经验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水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