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规划任务
(一)加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综合承载能力。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建设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强化次干路、支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建成区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加强城市道路与桥梁的养护、改造。通过盘活存量。提高既有路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水平。
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坚持差别化供给原则。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模式。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通过内部挖潜改造建设停车场。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场。加强城市建筑物非机动车、机动车车位配建。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并按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序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居民出行高效便捷。
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积极建设城市轨道网络。优化轨道交通功能层次ꎻ符合条件的大城市。应当结合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建覆盖主客流走廊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
注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城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时序、强度相匹配。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协调互动发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构建步行、自行车、公共汽(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机衔接。
(三)有序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解决“马路拉链”问题。
加强地下管线建设改造。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全面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事故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对暂不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要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通道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热及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打通市政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地下空间“多规合一”。统筹布局各类地下设施。
合理布局综合管廊。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和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因地制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提高综合管廊配建率。在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地段。城市高强度开发区、重要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以及道路宽度难以单独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至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马路拉链”问题得到明显改变。
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合理安排各类管线的入廊顺序。健全入廊、有偿使用、收费保障和监管等制度。形成入廊完备、收费合理、运行顺畅、保障充分、监管有力的综合管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四)构建供水安全多级屏障。全流程保障饮用水安全。
推进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用水需求。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对水源污染、设施老化落后等导致的供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针对因原水污染导致出厂水高锰酸盐指数和臭味等指标超标的水厂。应采用强化常规工艺。或采用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等方式进行升级改造ꎻ针对现有工艺不完善导致出厂水铁锰、氟化物、砷等指标超标的水厂。应以增加除铁、锰、氟、砷工艺为主进行升级改造。水厂改造要设置水质在线监测。并综合考虑应急处理的要求。加强应急水源、用水源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安全供水保障能力。
扩大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有序关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提高公共供水有效供给。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检查和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实施城市节水综合改造。推进城市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
(五)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水污染全过程控制。
以黑臭水体治理带动城市水环境改善。提高水体的生态、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按照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原则。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科学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地方政府根据所公布黑臭水体名单、总体整治计划及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公布水体整治效果。避免“一年一治、反复治理”。
对黑臭水体及其支流汇流范围内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力争做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排放。要通过雨污分流、污水管网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污水管网质量。逐步使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出水不能达到水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污水处理厂。要进行相应的提标改造。对雨季溢流频率高的污水处理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或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容改造。敏感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应尽快提标改造。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加快城市排水与污水监测能力建设。所有设市城市应具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能力。
强化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原则建设污泥处置设施。现有不达标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加快完成达标改造。优先解决污泥产生量大、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地区的污泥处置问题。污泥处置设施布局应“集散结合、适当集中”。提高处理的规模效应。因地制宜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措施。拓展达到稳定化、无害化标准污泥制品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回收污泥中的资源、能源。
(六)建立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
保障排水防涝安全。坚持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地下与地上相结合。构建“源头减排、雨水收排、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并与城市防洪做好衔接。
加快对城市易涝点整治。使经整治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易涝点防涝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大城市达到30年一遇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年一遇以上。对城市易涝点的雨水口和排水管渠进行改造。科学合理设置大型排水(雨水)管廊。在城市易涝点汇水区范围内。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增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对道路、停车场和广场进行透水性改造。将区域内屋顶以及其他不水表面上的雨水就近引入。通过雨水滞、蓄实现源头减排。对城市易涝点的排水防涝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或增设机排能力。充分利用绿地、广场、立交桥区空间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配套设雨水泵站自动控制系统和遥测遥控及预警预报系统。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城市内河、次干道路、大型排水明渠干沟建设。建设雨洪行泄通道。根据应急预案。按需储备应急抢险移动泵车、发电机等设施设备。建设暴雨内涝监测体系。提高内涝预报预警能力。
(七)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
转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新区建设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ꎻ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以治理城市内涝与黑臭水体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ꎻ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八)优化供气供热系统建设。提高设施安全保障水平。
增加天然气供应。提高管道天然气覆盖率。稳步发展居民和工商业用气。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替代分散燃煤。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采暖等新型用能方式。
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电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供热。加大现有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潜力挖掘。实施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取消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分散采暖燃煤小锅炉。将其供热面积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对集中供热管网暂未覆盖的分散采暖燃煤小锅炉。因地制宜采用电能、浅层地能及其他清洁能源供热方式进行热源替代。
加大供热系统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强对供热一次网系统中存在事故隐患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的同时。对供热二次网系统和用户户内系统中使用年限超过15年、材质落后并存在漏损隐患的管网与设施进行改造。加快新建供热管网工程建设力度。对存在多个热源的大型供热系统。应具备联网运行条件。实现事故时的相互保障。加强供热、燃气系统监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采暖地区住宅供热分户计量。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实现分户计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热计量改造。以满足交通安全、视觉舒适的基本功能需求为前提。推进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建设。加强景观照明的规范化建设。控制范围和规模。防控光污染。因地制宜开展包含充电桩、无线网络等技术的多功能灯杆建设。拓展照明设施的复合功能。
(九)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升垃圾资源利用水平。
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效衔接。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新增设施建设及现有设施改造。优化西部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结构。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差距。逐步限制原生垃圾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鼓励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模式。在土地相对紧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推广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统筹飞灰、残渣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处理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推广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服务。提升餐厨垃圾理技术水平。探索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等有机垃圾一体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与控制。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及消纳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市场利用渠道。鼓励建筑垃圾回用于道路及海绵设施建设。开展建筑垃圾存量排查及安全隐患整治。建立建筑垃圾数字化管理平台。
(十)促进园林绿地增量提质。营造城乡绿色宜居空间。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结构。提高园林绿地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加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及植物科普、体育健身等各类专类公园建设。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更新、综合整治、拆违还绿。扩大园林绿地规模。拓展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绿色公共空间。挖潜增绿。围绕老百姓需求。建设“小、多、匀”公园绿地体系。鼓励老旧社区附属绿地改造升级。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推行生态绿化方式。完善绿地系统功能。加速推进城市园林化从单一功能向生态、景观、游憩、文化传承、科教、防灾等多种复合功能协调发展。改造提升存量绿地。健全绿地配套设施。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增强绿地系统的海绵体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广应用乡土及本地适生植物。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实现多元增绿。
统筹区域城乡生态空间。推进城乡一体绿地系统建设。强化城市绿地与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要素的联系。将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合理融入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色元素。构建覆盖城乡的自然生态网络。提升绿色公共空间的连通性。推进环城绿带、生态廊道、大型防护绿地等各类结构性绿带绿廊绿楔建设。加强城市周边和城市群绿化。推进绿道建设。构建城乡绿道网络体系。推进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提升城乡郊野游憩功能。建成一批示范性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
(十一)全面实施城市生态修复。重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水体、湿地、植被。推进城市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对城市受损山体。利用修坡整形、矿坑回填等工程技术恢复山体自然形态。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逐步重建山体植被群落。对河流、湖泊、湿地及海岸。禁止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截弯取直、违法取砂等破坏行为。通过水体生态修复、重塑自然岸线。修复生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升城市水体生态功能。对工业废弃地、采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等各类城市污染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防控污染风险。将生态修复与城市景观、游憩和改造利用相结合。恢复植被与生境。提升废弃地利用价值。
(十二)推进市政设施智慧建设。提高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实施“互联网+”市政基础设施计划。加强通信光缆、局房、基站等信息通信设施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市政基础施的深度融合。
发展智慧道路。建立道路设施与通行主体之间信息交互机制。提高通行效率。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排水全过程。涵盖水量、水质、水压、水设施的信息采集、处理与控制体系。发展智慧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发展智慧环卫。合理设计规划环卫管理模式。提升环卫作业质量。发展智慧能源。对能源供需实施精细化控制。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水平。发展智慧园林。实现园林绿化监测、管控与公众服务的智能化。加强各类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数据库。实现多源信息整合和共享。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探索建立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监管体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7日,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环境科技集团)与中铁四局集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局投资运营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中铁四局投资运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小明,安徽环境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岸峰出席签约仪式。杨岸峰对宋小明一行的到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2月17日,莱阳市恒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海军,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由莱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自然
近日,山东省正式发布《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分为A标准、B标准、C标准、D标准。其中A标准要求除总氮(TN)外,常规指标(COD、氨氮、总磷)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即COD≤30mg/L、氨氮≤1.5mg/L、总磷≤0.3mg/L,而TN限值为10mg/L。此外,该标准还引入瞬时排放限值。具体
2月8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地方标准《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提升我省纺织工业等重污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推进先进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大应用场景覆盖范围。持续提升生物环保技术供给和服务水平,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文如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建
1月22日,高能环境公告,近日中标了两个重要项目,中标金额合计超2.6亿元。一方面,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公司中标了“张集煤矿二期工程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EPC)工程总承包”,中标价约为1.87亿元,工期为327日历天。该项目由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联合
1月15日中国光大水务公告,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深圳水务与航空港水务已于中国设立一间合营公司光水(郑州)水务运营有限公司,以承接中国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及洧川镇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新合营公司以6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设立。新合营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7819万元)分配方案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间,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接受公众来电、来信、来访,并将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公示日期:2025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及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张觅、张磊、
1月9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评估重点工业园
通知文件会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创新目标任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生态环境质
日前,上海印发《关于发布2025年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的通知》。文件提出,本市新增城市建成区5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约100个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等海绵重点项目,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管控,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品质。全文如
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至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11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5—2029年)》。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建设改造和排涝通道系统整治。促进城市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
日前,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至80%以上。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城市河湖系统韧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
近日,四川《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六章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责任主体、职责分工和社会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发改、自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的海绵城市建设职责;规定了海绵城市设
近日,《河北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
5月31日,由中国铁工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江西省鹰潭信江新区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体完工,预计今年11月全部验收后,进入18年的运营期。项目建设总面积27.75km,总投资约13.92亿元,采用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每年实行按效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清单》中总结了地方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上海市
5月22日,安徽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征求《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指出条例适用于六安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条例中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净
近日,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发布,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本规定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2024年4月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
达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布《达州市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加强排水设施设备更新。组织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指导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增效。到2027年底,力争完成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老旧破损管网新(改、
11月6日,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西藏自治区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升级改造10座供排水厂的二次供水、提升泵等设施,升级改造8座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2处供热设施。各地市对照国家有关标准,对垃圾收集设施、环卫车辆、中转压缩设备、垃圾焚烧
据中国能建官微,10月11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在公司总部与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飞,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举行会谈。会谈后,陈怀宇与吴云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重点在能源电力、“七网”基础设施、重
据财政部消息,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六部门近日印发《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支持和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办法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市政基础设施资产按照功能及特征,分为交通设施、供排水设施、能源设施、环卫设
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7月30日发布《盐城市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其中提出,盐城市将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按照《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40-2022)等要求,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研究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和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开展政府采购支持公路绿色发展试点,适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四川省将全面排查评估排水设施设备情况,合理制定更新改造计划任务,有序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存在安全隐患、故障频繁、高耗能、技术落后、效率低、性能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山西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及管网更新改造和环卫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详情如下:山西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推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南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国家标准规范、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泵、鼓风机、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设备、监测及自控设备、除臭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江苏省住建厅发布《江苏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其中提到,按照《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40-2022)等要求,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
5月23日,安徽庐江县龙桥镇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项目(庐江龙桥化工园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EPC中标结果公示,中标单位名称: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和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金额306710189.56元。招标人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