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从21日开始,华北、黄淮和东北地区南部将迎来一次强降雨过程。这次强降雨主要受到高空冷涡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冷涡暴雨。据分析,此轮降雨持续时间长、雨强强、累积雨量大,应严加防范。那么,冷涡暴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预报和防御的难度在哪些方面?其形成与“七下八上”的华北雨季相比有哪些不同?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暴雨预报专家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
什么是冷涡暴雨?
孙军介绍,所谓冷涡,就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与之对应的,像台风,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就是暖性涡旋。
而冷涡暴雨,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冷涡每年春末夏初在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出现频率很高,经常反复经过或影响这一带地区。
以21日开始的这次过程为例,冷涡发源于蒙古高原地区,位置与以往经常出现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这一位置相比偏南了一些,向南掉到华北平原这一带,再配合其他有利气象条件,就形成了这次比较强的降水。
冷涡一定带来降雨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每一次冷涡过程都会伴有暴雨,需要一定天气条件配合。
“高空冷涡是高层系统,在大气中层比较明显,也就是在500百帕附近,相当于5000米左右高度上,它必须有低层天气系统相配合,才能产生比较强的暴雨,像21日开始的这次过程,低层低涡作用非常大。”孙军说。
这次冷性涡旋掉到华北平原之后,在低层也伴有一个比较强的涡旋系统出现,也就是我们说的低层涡旋系统,即低涡,高低配合,才造成满足暴雨产生的天气条件。低涡的形成主要与高空冷涡强迫作用和华北地区地形作用有关,另外,还与降水产生的潜热释放有关。
在低涡形成后,其前部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条件非常好,另外,由于暖湿气流是暖的,冷涡是冷的,冷暖空气相叠加,形成上冷下暖的结构,容易造成大气不稳定,促成了较好的大气不稳定条件生成,同时冷涡南侧和东侧有很强的风向风速辐合,对暴雨发生起到触发作用,基于这些因素,暴雨就出现了。可以说这次过程低涡的作用更大。
为什么说这次暴雨较强
孙军表示,关键在西南暖湿气流强盛。
据观测,这次过程与低层低涡相伴的风速达到20米/秒以上,一般风速达到12米每秒后,就是很强的过程了,气象上称之为西南低空急流,像这次达20米/秒,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水汽和动力强盛,带来的降雨量就比较多。像2012年“7˙21特大暴雨”和2016的“7˙20暴雨”,西南暖湿气流也十分强。
春末夏初影响东北华北地区的降雨只有冷涡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春末夏初华北地区降雨的受影响因素比较多,冷涡只是其中一个影响系统。孙军介绍,有时西南涡北上,也会影响到华北地区,比如“7˙21特大暴雨”;还有高空低压槽系统过境,也会带来暴雨;还有西北涡东移,也会影响华北地区。再比如去年的“7˙20”暴雨过程,它是由高原低值系统东移,在华北地区加强形成高空涡旋系统产生的,与东北冷涡系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结构。
这些系统里,哪个系统是影响东北华北降雨最多呢,孙军的回答是:不一定,但在春末夏初东北冷涡系统是主要的。
另外,我们都知道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华北的主雨季,那时的降雨主要受季风北推、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因此,这次的降雨同“七下八上”主雨季的降雨还是有本质不同的。
冷涡暴雨有什么特点?
一般分散性强,难预报。
孙军介绍,冷涡暴雨过程中,由于冷暖空气对比比较明显,因此这种天气表现为降雨局地性强,有时候比较分散的特点。另外,过程表现非常剧烈,往往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但如果低空低涡系统较强,像这次过程,也会出现范围较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
在预报上,预报员还是基于数值预报进行,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其次,根据冷涡产生降雨的概念模型,结合高低空配置进行进一步判断。另外,预报员也会同历史上的相似个例进行对比,做出预报。
冷涡暴雨为什么落区分散,难预报呢?孙军介绍,冷涡系统是比较大的,直径大概在500公里以上,因此造成的降水天气在面上分布较广。但影响暴雨出现的低涡尺度就比较小,直径大约在200公里以内。在这个系统里,冷热对比比较强,不稳定状态分布不均匀,触发降水发生的条件分布也不均匀,因此就表现为局地性比较强。尽管华北一大片都可能会有降水,但有可能北京有,天津就没有,北京大、天津就比较小,甚至北京各区相差都很大,局地性比较突出。因此,还需要通过卫星观测、雷达观测等手段,加强短时临近预报。
冷涡暴雨怎么防御?
由于冷涡暴雨天气局地性强,分散,降雨落区很小,但对流性强,有时候会出现短时强降水等特点,所以在防御上是比较难的。有时尽管雨量不大,但在极短的时间降下来,致灾性也很强。
孙军介绍,防御这样的天气,首先要在人员、物资上做好准备。6月1日,北京进入汛期,在信息员培训、物资准备、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要做好有关工作。另外,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即便你所在的地区不在降雨预报预警覆盖范围,只是在它周边,但因为这种降雨分散性强,也必须及时关注预报和实况信息。”
另外不要随便听信网上非正规渠道传播的不实信息,孙军补充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1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施能源安全气象保障行动。加强能源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电网安全运行、石化生产运营等气象服务。提升油田安全生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新
[摘要]京津翼近日遭遇6年罕见冷涡暴雨,雨季一来,城里看海再一次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不仅是北京,这一现象也日渐成为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的尴尬。终究有什么样的方法能解决城市的泄水排洪能力?老旧城市如何改造?年轻城市如何从规划源头上解决?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俊认为,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
出门带伞已经成为了这两天的问候语。根据气象预报,21日至24日,京津冀等北方多地将遭遇强降雨过程,这将是今年入汛以来京津冀迎来的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专家分析,此轮降雨很有可能形成上述地区2011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冷涡暴雨。紧随其后22日首都机场全天计划保障航班1566架次,截至10时,已执行航班35
作者马菲峰周游1月8日,时针指向9时15分,重庆首座特高压变电站——1000千伏特高压巴岳变电站一个窄小的房间内,三五人东倒西歪地沉沉睡去,有的伏案,有的将头仰靠着凳子靠椅上,完全没个睡相。“昨晚加班到凌晨,能让他们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徐波看着年轻的“战友”们,眼神里透露着满满的心疼。
截至12月17日,±800千伏中州换流站向河南电网累计输送电量超4000亿千瓦时,达到4000.6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河南省标准煤消耗12600万吨,在促进西部清洁能源电力消纳、推动河南能源绿色转型,保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可靠用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州换流站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工程——±800千伏哈密南—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以智能调控守护电网安全,以数智管控优化生产组织,精准分析完善电网运行,提升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构建“指令直达”的生产组织体系,为油气上产提供了可靠动力保障。智能调控守护电网安全。该项目部以班组为基本生产单元,持续优化“两级双岗双运”集控运
12月11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对张树森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生命线韧性”的提案做出答复,其中指出,提高电力设施韧性,组织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编制形成《北京“23·7”极端强降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电力设施专项方案》,形成灾后重建电力打捆项目11项。聚焦电网外受电能力建设,配电网互倒
见证擎天晴坚韧在这个光与希望交织的时代,光伏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绿色能源革命。作为这一领域的积极参与者,我们深知每一次光线的转化,都离不开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为了更加贴近客户的心声,我们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全新视频栏目。该栏目不仅记录我们回访客户过程,更是一座沟通桥梁。我们将以
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5华诞之际,上安电厂承德县200兆瓦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实现了河北分公司在“北线”承德地区的装机突破,取得了华能承德地区百万千瓦风光基地开发建设的开门红。华能承德县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位于承德县北部区域,装机容量200MW,配套建设30MW/120MWh储能,
8月27日10时25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架H215直升机吊运一座2吨重的66千伏铁塔,进入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八家子镇高家屯村上空,开展铁塔组立作业。飞行员操作直升机稳稳悬停在66千伏朱家线31号铁塔基础上方,根据地面指挥人员手势,缓缓下降高度。同时,地面配合人员拉紧牵引绳调整铁塔方位,对准塔基
8月19日至20日,辽宁省葫芦岛市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建昌县全域、绥中县部分乡镇一度发生电力、通信、交通中断。截至20日22时,建昌县失联的28个乡镇已有27个恢复通信,仅黑山科乡部分村组通信正在恢复中,绥中县失联乡镇通信已全部恢复,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风险研判及对策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郑海峰姚力(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夏季极端天气多、用电负荷高、运行风险大,通常是一年中电力保供任务最为艰巨的时期。特别是2022年夏季,我国经历了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高的高温天气过程,多地最大负荷创历史新高,从
7月24日8时,台风“格美”升级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13时,国网浙江电力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格美”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将于今天夜里在台湾岛中北部沿海登陆(强台风级,14-15级);之后穿过台湾岛,将于25日傍晚到夜里在福建中北部一带沿海登陆(台
7月25日,随着今年首个超强台风“格美”逼近,浙江南部和沿海地区风雨开始增大,温州、台州、丽水、衢州等地预计将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连日来,根据“格美”台风发展态势,国网浙江电力按照“超强台风正面登陆浙江”最不利情况迎战“格美”,顶格启动防御应对机制。继7月20日发布防御台风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东部等地遭遇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天气,局地瞬时风力可达12-13级,强度堪比台风登陆。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三级应急响应,甚至有专家建议100斤以下不要出门。大风天气下,屋顶光伏电站也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理论上
3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气象局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在气象资源共享、气象灾害预警、新能源预测评估、关键技术攻关、专业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气象与电力深度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发展
气象条件是影响电力保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新能源发电和消纳水平的重要因素。围绕电网防灾减灾、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联合科技创新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接受了本报采访。记者: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条件越来越成为影响电力保供的重要因素。您认为应
精准预测发电功率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的关键。随着电力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功率预测准确性对电场收益的提升愈发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金风科技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化风光功率预测技术”(以下简称“金风新一代预测技术”),可综合提升预测准确率3%-5%,为客户增收益,为行业创价值
2月2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水利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和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攻关。发布重点科技项目指南并实行清单管理,吸引和鼓励全国
2月2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增强。
2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能源气象服务工作调度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分析能源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系统总结《能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交流并研究部署推进能源
1月24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2024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公报》对2024年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情况和相对过去10年、30年平均资源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能源行业相关企业可以据此对2024年度风光发电量进行复盘、评估,从而针对性优化生产流程,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月24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风能资源为正常年景。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较近10年(2014#x2014;2023年)偏大0.27%,地区差异性较大。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5.4米/秒,黑龙江西部和东部、吉林西部、辽宁中西部、内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工信部联信管〔2024〕256号),其中提到,通信管理部门与应急、电力、地面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健全协同保障机制。强化能源保障协同,为重要通信设施、应急通信无人航空器、车辆装备提供优先电力等能源供应。同时,立应急通信
中国风电发展的璀璨之路如今,正值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阶段,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可再生、可预测的独特优势和潜力,已然成为这场能源转型浪潮的中坚力量。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17GW。其中,中国贡献77GW,占比高达65%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