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综合评论正文

秸秆综合利用最佳途径在何方?

2017-06-28 09:25来源:中国节能网关键词:秸秆处理秸秆焚烧大气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在高淳区桠溪镇国际慢城农田里,收割机在收割作物的同时,将秸秆打碎成粉末后直接还田作肥,既能减轻村民劳动强度,又能加强秸杆综合利用。

记者获悉,美国、欧洲等地农作物一年只种一茬,因此秸秆处理相对简单。而中国普遍种植两季作物,两季作物种收之间的时间又短,因此秸秆必须快速处理。

随着农业生产力提高和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小麦、水稻、油菜、玉米、芦蒿的秸秆经历了资源化利用—焚烧—禁烧—资源化利用的多个转折过程。早期,农民收获农作物后,往往将秸秆收集、储存起来,作为生火做饭的能源,或者沤肥造纸、喂养牲口。

后来,农业机械化操作程度逐渐提高,液化气在农村逐步普及,秸秆成为无人珍惜的废物,于是农民往往选择一烧了之。从当时的历史阶段来说,焚烧有诸多好处:操作便利、就地还田,秸秆焚烧后的无机质可以增肥地力,又不污染水源和土壤。

但是大气环境压力倒逼这一传统必须改变。专家介绍,秸秆燃烧释放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PM2.5、PM10、二氧化硫以及其他污染物。而当秸秆焚烧引起的烟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的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收集成本过高,加工产品附加值又低,那么秸秆的最佳出路究竟在哪里?

对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丁为民表示,近年来南京秸秆综合利用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以禁促用的方针必须坚持。在提高综合利用比例上,建议政府部门给予研发专项补贴,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将秸秆利用技术提档升级,提高秸秆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含量较高企业的规模优势。测算显示,年处理秸秆量达到8万—10万吨的企业,且秸秆运输距离控制在30—50公里,应该能实现规模效益。采访中,南京勤丰负责人就透露,他们将联合一家上市公司,在全国复制更多秸秆利用项目。

第三,秸秆利用“1+5”模式中的“还田”技术必须改进。记者获悉,全市小麦、水稻秸秆综合还田比例约54%,仍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大头,就地机械化还田仍是目前应该坚持的主流模式。

在“1+5”利用方式中,“1”是消耗秸秆的大头,也是重中之重。市农委副巡视员杨五一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因为秸秆收集成本高等问题难以解决,就地还田是最为经济、便捷、可行的解决思路。

不过,还田技术含量需进一步提高。还田4种模式中,水耕水整还田是市农委主推技术,田内小麦收割完毕后,秸秆就地切割成段,留茬控制在5厘米高左右。田内放水漫过秸秆,浸泡一段时间后,驾驶员操作专用的秸秆还田机,深翻土地,将秸秆翻入地下。“耕翻需要连续两次,让秸秆不再成团,三四天后田里就可以插秧了。”现场技术人员说。

区颖刚教授则认为,除了改进还田技术、提升秸秆加工技术外,秸秆综合利用还需要更多创意。在国外,很多农场将秸秆收集压块后,做成巨大的圆筒等形状作为大地景观,吸引很多游客前去参观;还有的企业将秸秆压块制造出家庭饰品甚至建材,也收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我们需要探索以还田为主的1+N种秸秆利用方式,就地、就近将秸秆变废为宝,到时秸秆就真正成为农民不愿烧、企业抢着要的宝贝。”

原标题:秸秆综合利用最佳出路在何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秸秆处理查看更多>秸秆焚烧查看更多>大气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