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聂永丰: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的痛点

2017-07-22 09:01来源:城市化杂志作者:顾 晴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聂永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问2:在您看来,垃圾分类最需要厘清的问题是什么?

聂永丰:首先,是垃圾分类的目的。很多人认为,因为我国没有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中的废品没有得到回收,要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而一部分人认为,由于习惯和传统的原因,我国居民家庭、商店和团体产生的价值较高的废品,在产生源就被单独收集并出售给废品收购者,没有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物流,实际上我国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废品较少,没有必要再进行分类收集;还有人认为厨余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对进入垃圾中的低价可回收物也进行回收利用。这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有共同之处: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是实现垃圾资源化。我觉得这是对垃圾分类收集目的的片面认识,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是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量,提高废品回收率,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这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其次,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从源头分类、正确投放到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理的整个过程。要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环保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必须以现有和拟建的终端处理设施为前提,采用技术为基础,辅以政府各种规章制度的配合,才能使垃圾分类工程健康持续地进行下去。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步,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才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垃圾分类机制。

例如:德国把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需要处理的剩余垃圾量作为主要目标。为解决含可降解有机废物的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高浓度渗滤液和温室气体,所颁布的填埋指令禁止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垃圾填埋,用焚烧和MBT(机械生物处理)两种处理技术取代直接填埋。分类包括废纸/板、玻璃瓶、包装物(塑料、金属、复合)、厨余垃圾以及剩余垃圾。玻璃瓶还按白、绿、棕颜色分类收集,以便于再利用。

美国垃圾分类本质上是为了减少垃圾填埋量,因为美国大部分州还是以填埋为主。一般分为三类:纸及纸板类、瓶子(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和要填埋处置的垃圾。收集容器放在一起,标志简单清晰,任何人都看得懂。这种做法目标明确,有利于操作,分类效果非常好,可回收资源回收了,垃圾减量了,需要填埋的垃圾也减少了。至于厨余,在美国多通过厨余破碎机破碎进入下水道送污水厂处理。

日本上世纪60年代确立了焚烧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并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刚开始分为两到三类,即资源类、可燃类、不可燃类。他们一直将厨余算作可燃垃圾,但在投放前要通过简单沥水方法将厨余中的游离水沥出,有效减少厨余和垃圾的含水率。后来在此基础上,日本垃圾分类增加为大件垃圾、资源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又细分如纸板、塑料、金属、玻璃瓶等。玻璃瓶还进一步细分。要知道,资源垃圾细分了,才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综观各国情况来看,垃圾分类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进入终端处理设施的垃圾量,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法与终端处理设施所采用技术密切相关。我们现在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生活垃圾也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怎样才能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呢?我认为应该结合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以焚烧或填埋为终端处理设施,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处理量、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和资源化利用率为目标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有两条途径可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一是提高废品的回收率。废品回收在垃圾分类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得到各方的认可。西方国家是在投放后分类,我们国家是投放前分类,一部分卖给收废品的,少量的不值钱的扔掉,由环卫系统来收。要提高废品回收率,就必须加强从事垃圾运输、处理的环卫系统和专注废品回收的再生资源系统的衔接。

二是减少厨余垃圾进而降低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生活垃圾水分减少了,总量就减少了。把生活垃圾中的水分减下来,还能减少生活垃圾在收运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现象,以及在焚烧、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量,降低处理成本。生活垃圾中的水分主要源于厨余垃圾,在家里通过简单的滤水措施,如滤去剩茶叶水分、剩菜中汤水等,就可以实现厨余的水分减少,家里的垃圾也不会滴漏,家里也会干净很多,这对于垃圾收集、家庭卫生等也是好处多多。

提问3:在您看来,目前我们在垃圾分类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各种问题,其症结出在哪里?怎么分类才是最有效的?

聂永丰: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近年进入生活垃圾的可回收废品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过快。我国废品回收系统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过去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如快递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包装废物,但许多人不去卖废品了。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一是国际油价下跌后,整个原材料价格下跌,废品不值钱了。另一个原因在于行政上的影响,收废品的都被赶走了,或者要求过程规范化,成本提高了,这样,收了废品也卖不出好价钱,有的废品不要钱才收,很多人干脆就直接扔掉了,这对废品回收的冲击很大。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不失为一个转机,就是能不能把它转化成现代化的回收利用系统,当然难度很大。

我国废品回收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各种回收废品量的统计数据,以及这些废品的去向不清楚,有可能流转到二次污染严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地方去了,因为废品一定是往利润最大的地方去;从管理部门来说,不清楚到底收了多少吨废品,同时难以追踪。这个问题是通过政府强制去管,还是市场主导发展,我认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行为更可行。针对废品回收,应该有相应的规范、条例、标准,而不应该有过多的行政干预,同时应该把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到其中去,实现两网合一。怎么做呢?收来的废品通过物联网传输到系统中,分门别类,卖掉后,监测其到哪里去了,形成一套物流系统,这样,数据容易跟踪,也便于管理和统计。像玻璃瓶这类有回收价值但收的不好的,政府应该给予补贴,而不是像现在还要向人家收那么多的税。政府是要增加废品回收,还是要增加税收收入,管理者应该想清楚。

二是垃圾的干湿分类收集推进难度很大,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垃圾基本上按照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废品、其他进行分类。问题是,厨余垃圾分类后,需要处理的垃圾并没有得到减量,反而更难处理:含水量更高(70%-90%),臭味更严重,每天厨余垃圾还要单运两次,运输成本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更多了,还需要建设新的易腐有机物含量高的混合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再看成本是多少呢?很多地方测算,收集处理这种垃圾一吨要花费几千元,投入很高。

解决这个难题的可选分类方法是在源头降低厨余垃圾的含水率。厨余垃圾在我国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投放前高达70%-85%,含水率约为70%-90%,投放后在混合收集生活垃圾中所占比例一般为50%-65%,生活垃圾含水率一般为60%-70%。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含水厨余垃圾和不含水垃圾混合后,水分会发生转移,生活垃圾中真正的厨余垃圾量会减少,而其他的可回收成分垃圾量会增大。按照我国目前厨余投放前的含水率及所占比率估算,只要通过沥水、挤压等简单措施将厨余垃圾含水率降低4-5个百分点,其对生活垃圾的减量甚至比废品回收的减量还要大;而对含水率降低和热值提高的影响,则相当于一个地区有一半家庭实现垃圾“干湿”分类收集的效果。这种做法由于可采用现有的垃圾收集容器、收运车辆等,显然较易实施。

另外一个可选择的方式就是厨余垃圾破碎机,直接送到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这种方式一般在高档社区使用。

对于垃圾分类,我觉得应该试点进行探索,依据几年后的结果再做总结。

原标题:聂永丰: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的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聂永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