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张辰:用系统思维重新审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

2017-08-25 08:38来源:E20水网固废网作者:李艳茹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编制了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包括到2020年,按1000km2计的建成区中,完成约200km2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80%建成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这个规划中,也有聚焦和系统思想的体现。如针对上海临港  79平方公里的海绵建设工作,其中老城区7.35km2,主城区建成区44.08  km2,其它为生态建设用地及备用地。目前,建成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只有58%,目标是要达到80%。这就有考虑到各方面的工作配合。

在上述因素的考量下,我们确定了从中心到周边的示范分区类型,包括湖泊水体生态保护净化示范区、商务街区海绵工程建设示范区等7种。原来我们用传统的理念做,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海绵化,如用一个绿化隔离带和临港森林相结合,形成了生态廊道雨水自蓄净化池。


内涝防治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组成

内涝防治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块,过去我们一直诟病国家的标准、规范师出多门,但其实美国也是这样,美国联邦法律1972年颁布了清洁水法,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等方面做了一些控制,但其他多个联邦政府部门,如环保署、陆军工程兵团、高速公路管理署等,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所以说不要仅诟病法规,只要相互协同好,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美国,规划和设计阶段后期,项目排水系统的设计计算和图纸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批,否则整个项目都不能获得施工许可。不同地区的排水标准,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只要这些差异与联邦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没有冲突,地方标准就是有效的。我国现行标准也做了这方面的转变,以后可能只有37本强制规律法规,其他非强制的标准灵活度较高。

最后再说一下我们遵循的内涝防治设计规范的一些设计原则。它提出了城市防涝排水系统的十二条基本原则,其中第四条表示,雨水径流的出路,是一个空间分配的问题。对于特定的降雨事件,水量是不可压缩的。因此,排水规划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为后续做调蓄池,以及源头减排、内涝排涝除险等提供基本保障。第十一条和十二条中提到,泄洪通道和河道漫滩,应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因为突发雨情的流量是难以预测的,一定要为这些控制手段留出空间。仅这一条还不够,还需要为河道漫滩和泄洪通道预留足够的侧向移动空间,避免对公共和私人设施造成损失。

近年来,城市的内涝的灾害频发,需要我们反思,这也是一个机遇。我们要思考如何设立系统的理念,把源头减排、排水管渠等标准规范制定作为依托,适当提高排水管网标准,填补国内内涝防治标准空白,同时加强与城市防洪等专业的衔接,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涵盖源头控制的管网优化和内涝防治综合体系,保障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海绵城市规划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研究

原标题:张辰:用系统思维重新审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城市排水系统查看更多>雨污分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