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配套机制缺失 城市垃圾分类仍在原地踏步

2017-08-31 13:36来源:中国商网作者:王紫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你是否会注意,自家小区楼下有没有分类垃圾桶?你的办公场所会提供分类垃圾桶吗?日常生活中,谁会对垃圾先进行分类然后再扔进垃圾桶?即便在设有分类垃圾桶的地方,那么在运输垃圾时,是否执行的是分类运输?又有多少人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

早在2000年,我国就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收集,但从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垃圾分类不仅涉及前端收集,还有转运和处理过程都需要不断推动;另一方面,各地鼓励居民主动分类生活垃圾缺乏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导致垃圾分类多年来问题仍然不少。对此,中国商报记者走进北京一些社区调查了垃圾分类现状。

调查:垃圾分类仍在“原地踏步”

垃圾不分类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对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造成环境和健康风险增高。填埋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以及排放出强温室气体甲烷和其他恶臭气体。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的很多小区都配备有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居民认知度低、缺乏管理等多种原因,导致这些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经常“名不副实”。

据悉,2010年北京市提出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首批6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建立后,这些小区都配备了标有“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3个分类垃圾桶。

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到,2010年到2015年北京已有3759个小区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全数配备了垃圾分类设备,占到有物业管理小区的80%。

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住宅小区及商业场所,多数被采访者告诉记者:“早就听说过垃圾分类,小区里也有分类垃圾桶,但许多居民尤其是上年纪的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分。”

此外,还有被采访者表示,早些年物业公司曾组织过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但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了。大家费半天劲分好类的垃圾,来一辆垃圾清运车就全都“一勺乱烩”装走了,这样一来又何必费时费力多此一举?

“垃圾不分类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大量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造成环境和健康风险增高。填埋可能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以及排放出强温室气体甲烷和其他恶臭气体;焚烧会向大气排放大量有毒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汞和二恶英,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北京零废弃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毛达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客观上讲,这么多年过去,垃圾分类效果进展缓慢,仍然在“原地踏步”。

问题:相关配套机制缺失

虽然垃圾分类进行了很多年,资金也投入不少,但是效果确实不是很好,包括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环节都没有打通。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仍存在“先分后混”的现象。餐厨垃圾规范化收运覆盖率较低,部分餐厨垃圾去向不明。规划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一些配套实施办法尚未出台,比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收费办法、分类标准和执行办法等。

当前,北京市共有25处垃圾处理设施。在这些运行中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位于门头沟的鲁家山焚烧厂处理能力最大,每日可处理3000吨生活垃圾。此前,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一组数据,2016年北京平均每天产生2.38万吨生活垃圾,同比增长了2100吨。据孙新军介绍,目前北京几个主要垃圾处理场地均在超负荷运行,有的甚至达到230%的填埋负荷。

“在我看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就是四个关键词: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十几年来,我们除了在‘分类投放’上做了些工作,后面三个关键词都没做。这其中一个是政府决心,还有一个就是利益问题。”毛达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规划出多少个填埋场和焚烧厂,这种规划和相应的政策配套,是为了应对垃圾不用分类的解决方案。现在,国家将强制分类已经提到如此高度,这是以前都没有过的,有了这个决心,相信应该可以收到效果。

延伸阅读:

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长速度 垃圾分类减量应是首选方案

原标题:配套机制缺失 城市垃圾分类仍在原地踏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分类垃圾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