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中国近40年环保史——经验与反思 不忘初心

2017-10-20 13:02来源:环保水圈作者:山少爷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两天最大的新闻就是十九大了,所有的环保界朋友都翘首以待,关心习大大关于环保讲了什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且指明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被明确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足见未来环保的重要地位。

3、提出了通过两个十五年阶段,全完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4、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大任务。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心之一,环保事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一路走来,中国的环保事业可谓是坎坷重重、十分不易。

一直以来,环保与经济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的,关于二者的关系,社会各界一直是争论不休。那么,我国的环保事业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又是如何受经济影响的,国家为什么在现阶段大搞环保?

在这一问题上,许多人喜欢和西方国家比较。其实,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与西方国家相比晚不了几年,但是比西方国家落后,落后是因为我们起点低,西方国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已完成的情况下起步的。这两者的过程还不太一样,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概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1979年开始,邓小平把中国带入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经济很快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现在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是这一阶段的发展,巩固并且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必须肯定,经济是我国过去以及未来很长时间都要坚持的根本,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污染物低排放走向高排放,从环境状态的低恶化走向环境状态的高恶化,从局部型、单一型污染走向全局型、复合型污染,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与资源代价。至此,我们认识到一味地发展经济已经不是上策,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40年来,中国领导决策层在发展的政策思路上有着显著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同步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观和环境观;热忱接受了国际社会共同倡议和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战略,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过,这些发展战略只停留在理念层面上,停留在文字上和口头上,很少见诸行动。

从无到有,40年来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经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环境保护意识启蒙阶段

从1972-1978年的7年,中国正处于整治混乱时期,也是环境问题开始暴露、环境保护意识萌生、传播和普及的时期。当时,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但环境污染开始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城市暴露出来,污染事件陆续出现。但当时国人对环境污染、环境公害还知之甚少。

而此时的西方世界则是另一方景象。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世界以及日本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同时环境问题也开始迅速暴露,日本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世界的公众终于醒悟,展开了大规模的环境保护抗议运动。而在日本,展开了大规模的环境诉讼活动和反对公害的舆论浪潮。1970年,美国开展了旨在保护环境的“地球日”活动,喊出了“不许东京悲剧重演”的口号。1972年,联合国为顺应全球兴起的环保浪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拉开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当时,《纽约时报》评论道,这次会议是一场“思想的革命”。

西方发达国家的这场环境运动,为中国启动环境保护提供了契机。

1970年底周总理在听取了一位日本公害记者介绍日本公害特别是“公害病”情况后,要求国家机关对此进行研讨。之后,他指示要把日本记者的报告作为会议交流材料发给那一年参加全国计划会议的人员。可以说,这是在高层次的会议上,出现的第一份有关环境保护的文件。中国的环境保护的启蒙就是由上而下、逐步开展起来的,实际上是周恩来总理推动起来的。

1972年,周恩来总理决定中国派团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尽管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代表团是在“阶级斗争”为主导思想出席会议的,这次会议还是让国人开阔了视野,了解到环境保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认识到并不如极左思潮宣扬的那样“社会主义没有污染”,而是“中国城市存在的环境污染,不比西方国家轻;自然生态方面的破坏程度,中国远在西方国家之上”。之后环保问题得到周恩来总理重视。

1973年8月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是中国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当时,各地方和有关部委负责人、工厂代表、科学界人士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摆环境污染事实,分析其危害,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次会议解决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对中国环境污染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中国不是没有污染,而是有些方面还相当突出;二是通过了中国环境保护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三是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对十个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部署。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迅即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督促各地成立相应的环保机构,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开展以消烟除尘为中心的环境治理。同时,对污染严重的地区开展了重点治理,包括官厅水库、富春江、白洋淀、武汉鸭儿湖以及北京、天津、淄博、沈阳、太原、兰州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其中,官厅水库和桂林漓江环境治理决心最大,成效也突出,为今后的江河和城市污染治理摸索出一些经验。

周恩来总理以他的远见卓识,敏感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于未来中国的紧迫性,适时地抓住这个问题,未雨绸缪,开启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航程。所以说,周恩来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延伸阅读:

一文读懂我国环保产业布局 看未来哪个领域最有市场?

原标题:中国近40年环保史——经验与反思,不忘初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十九大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