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二阶段
环境污染蔓延和环境保护制度建设阶段
从1979-1992的14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第二个历史时期。1979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由此驶上高速增长的轨道,并迎来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也是在这一年,《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开始迈上法制轨道。关于制定“环境基本法”,美国是1970年,日本是1967年,法国是1976年,英国是1974年,瑞典是1969年。就时间而言,中国环境基本法建设比一些发达国家也晚不了几年,其差别是在“有法不依”上。
期间中国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制度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开始形成,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
一是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地位。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策地位的确立,使环境保护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地位转移到中心位置,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体现了走有中国特色环保之路的要求。与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遥相呼应的,并更加切合中国的实际。可以说中央对环境问题是有先见之明的。
二是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度体系。1989年,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同时还出台了包括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是我国环境政策中最具特色的一条。20世纪80年代我国环境已经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在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靠高科技、高投入解决环境问题。而调查研究表明,造成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因此,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靠政府采取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管理,以监督促治理,以监督促保护。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富有成效的路子,是我国环保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如果没有这种转变,环保工作将无所作为,环境形势将更趋恶化。
三是构筑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1979年《环境保护法》首次颁布,1989年又作了修订。同期,还陆续制定并颁布了污染防治方面的各单项法律和标准,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同时又相继出台了《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初步构成了一个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
四是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地位。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会后,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颁布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首次在中国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年,国家在制定“九五”规划中,明确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同时还颁布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行动计划和措施。
五是环境管理机构由临时状态转入国家编制序列。1982年国家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内设环保局,从而结束了“国环办”10年的临时状态。1988年,环保局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分离出来,建立了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环保局”。至此,“环境管理”才成为国家的一个独立工作部门。以后的环保总局、环境部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可以说目前环境保护机构在政府编制中是到位了。1993年,全国人大设立“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全国政协也相应设立了“环境与人口委员会”。上行下效,各省、市、区也都相继建起这种机构,在国家各级管理层面上环境保护得到了重视。
第三阶段
环境污染加剧和规模化治理阶段
从1993到2001年作为一个阶段,1993年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年,也是中国环保历程中环境污染加剧和规模治理时期,是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始落实和完善的时期。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各地上项目、铺摊子热情急剧高涨,加之上世纪8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致使中国环境污染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许多江河湖泊污水横流,蓝藻大暴发,甚至舟楫难行,沿江沿湖居民饮水发生困难;许多城市雾霾蔽日,空气混浊,城市居民呼吸道疾病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环保部门启动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滇池、太湖、巢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治理,通过制定区域和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拉开了规模污染治理的序幕。
第四阶段
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出并发展阶段
从2002年到2012年10年,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经济发展强调又好又快,环境问题被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考虑因素。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能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报告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之后又清晰界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同时还有力探索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成熟完善提供了良好前提。
第五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成熟,全面、深度治污阶段
2013年至今,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制度进行了阐述,体现了党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方针和政策方面的日趋成熟。全面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两山论”思想振聋发聩,发展取向,从追求“数量”变成注重“质量”,政绩考核,去除“GDP紧箍咒”,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此可见,这40年来中国的环保发展是一个一直受重视、不断积累、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当下的环保风暴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绝不是一阵风,因为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了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当然,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中也存在许多失误,至少有几点经验教训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们虽然在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实施了政策措施和一些治理工程,但都缺乏力度,并目,不是从根源上去防治,仍然没有有效避免很多发达国家曾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有些方面甚至更为严峻。四十年来,中国工业基本上沿袭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倍数十分惊人,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是触目惊心的。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点,也就在那一年,中国的几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也达到了历史峰值,有多项指标均位居世界首位。
其次,在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上,长期没有摆脱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没有注意解决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过分强调发展速度,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在宏观经济、部门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上,长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综合考虑和综合决策,缺乏对部门和区域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和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没有有效落实。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几轮超过两位数的增长周期都带来巨大的环境冲击,致使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污染增长的速度,环境污染每况愈下,酿成了今天环境污染严峻的形势,这是政策和指导重大失误的恶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追求短期超速增长,忽视经济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其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要付出沉重的、难以承载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此经济发展走上了快速道。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终于铸成了今天这种积重难返的局面。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经济,特别是在市场不成熟的发展期,与环境的矛盾很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市场“失灵”的重要体现。环境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表明单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障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相应的政府行政干预和市场经济手段,这些手段措施主要通过法律及其监督建立起市场健康运行机制,包括环境规划、法规、标准、征收环境税、明确环境资源产权,推行国内和国际间的排污交易、实行信息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动员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7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的公告发布。文件明确,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拟订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建立碳达峰碳中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综合协调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负责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2025年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核集团)召开核安全监管年度对话会,反馈重点关注的核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主持,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总经理高立刚等参加会议。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
2月14日,黄山新安江屯溪段流域综合整治及“国际会客厅”核心区品质提升EOD项目定标候选人公示。定标候选人一: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浙江菜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定标候选人二: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中天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纵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定
2月14日,澜沧江流域普洱大河(宁洱段)生态环境治理与茶韵咖旅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社会投资人+工程总承包+招商)二次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深圳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晟(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招标,详情如下:项目概况: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3月06日1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请企业标准和条件的通知》。文件明确申请专项资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标准和条件。详情如下: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请企业标准和条件的通知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国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到2035年,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系全面建立,现代化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
2月12日,中交建筑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著,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明出席仪式见证签约,并就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进行座谈交流。白著对陈明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交建筑的发展历程、经营现状、文化理念以及生态环保业务开展
2月13日,四川乐山市市中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主体招标采购公告发布。详情如下:乐山市市中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主体招标采购公告磋商邀请四川盛世同晖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采购代理机构)受乐山市市中区生态环境局(采购人)委托,拟对乐山市市中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
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办法》第十五条“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责任主体应当通过党报、电视台、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便于人民群众知晓的方式,在督察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前,每年对外公开1次本地区或者本单位督察整改情况,以及各项整改措施具体进展情况等事项,接受群众监督”的
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基本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利用处置保障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危险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5年,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2025年度碳达峰碳中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将实施意见予以公开发布。江西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美丽福建全面建成提供有力支撑。中共福
《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4年11月1日包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经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9月28日包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近日,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美丽江城建设规划(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安全现代、生态宜居为总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全力描绘“大东山水、秀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11月29日印发平湖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2024年修订),《平湖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意见》共四部分十八条内容: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政策,鼓励各主体开展各类生态示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示范创建项目,开展“无废细胞
2024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现予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1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0日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力争用8年的时间,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合理,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和谐共融,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市得到
四川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10月3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美丽巴中建设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标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7年,巴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
23日下午3点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小编根据部长的发言,精选出的10条热门内容!一起来学习!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五个“前所未有”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
10月23日19: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集体采访活动,邀请福建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华同志;河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民同志;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丽华同志;湖南省张家界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黄斌同志;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冠九同志谈ldquo;ldquo;打好生态环保攻坚
不管出于政治需要,还是的确天公作美,北京进入九月以来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好于历史同期。当APEC蓝、阅兵蓝等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公众显然不应该忽略京津冀周边企业的牺牲与贡献。中央在为保障首都每年若干次重要政治任务完成时所做的对地方的“敲打”,不啻为对中国国情下大气治理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图读懂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5个前所未有。
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
习大大的报告让环保企业家们振奋!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引发强烈反响,在这份32400余字的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更首次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同时,习总书记表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各位环保企业家听完报
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金句不断,不时赢得热烈掌声。细细品味,更觉铿锵有力,直抵人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总书记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
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引发强烈反响,各位组员也在第一时间做了学习。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更首次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今天,小组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的一篇文章,系统解读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分13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新华网摘编了报告中直抵人心的19句话中,第13条为ldquo;打赢蓝天保卫战rdquo;七个字。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ldquo;七个字rdquo;,环保部在2017年先是发起了史上前所未有目标明确的最大规模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